為保持軍用航空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并有效地執行未來復雜多變的軍事任務,美國正在積極探索研究許多新概念飛行器,以便為未來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奠定基礎。2006年,美國的三種新概念飛行器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
1.美國X-48飛翼研究機進行風洞試驗
2006年4~5月,美國NASA和波音公司對翼展6.4米的X-48翼身融合體(BWB)研究機進行了全面的風洞試驗。X-48B外形類似無尾飛翼,采用這種布局的飛機具有較大的升力和較小的阻力,波音公司估計BWB飛機比常規布局飛機的燃油效率高約30%。BWB與常規飛機設計的巨大不同之處,是這種飛行器只能依靠機翼上的各種控制面來提供穩定性和控制。X-48B風洞試驗的目的是觀察如何最佳使用這些控制面來操縱飛機,其風洞試驗和將要進行的試飛驗證的重點都將放在了解BWB布局的低速飛行控制特性上。按目前的計劃,根據風洞試驗結果進行修改并進行地面試驗之后,X-48B預計于2007年進行飛行試驗,計劃有兩架X-48B用于驗證BWB飛機在起飛、進場和著陸時與常規軍事運輸機一樣可控和安全。
2、美國變體飛機結構項目開始驗證試飛
2006年年初,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變體飛機結構(MAS)項目成功進行了風洞試驗。MAS項目旨在開發新一代無人機通過使用變形部件而獲得多種任務能力的相關技術,即作為監視平臺使用時具有長的巡邏時間(機翼處于大展弦比狀態),而作為攻擊機使用時具有高的沖刺速度(機翼處于小展弦比狀態)。在風洞試驗中,使用了兩種變形機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下一代航空學公司開發的變形機翼。MAS項目擬達到機翼表面積改變50%的設計指標,而洛·馬和下一代航空學公司的設計均滿足了此要求。風洞試驗模擬了不同高度和亞聲速情況下的使用環境,兩種設計在達到M0.9氣動載荷情況下仍保持穩定,證實了這兩種變形機翼設計能在不犧牲氣動特性情況下按需要改變形狀。未來工作的挑戰是,當兩種機翼安裝到機身和尾部后如何在真實飛行環境中保持其穩定性。
2006年8月,下一代航空學公司首次成功地進行了機翼在飛行中改變外形的低速演示驗證試飛,所使用的平臺MFX-1在185~220千米/小時的速度下成功地將翼展改變了30%、機翼面積改變了40%、后掠角從15°改變到35°。但是,洛·馬公司因其2架驗證機起飛即墜毀,而暫時放棄了變形機翼縮比驗證機演示飛行計劃。按DARPA的說法,墜機事故是因機載自主式飛行控制軟件出了問題。
下一代航空學公司和洛·馬公司都已獲得DARPA MAS項目的下一階段合同,將制造并試飛更大型的變形機翼無人驗證機,該階段將通過快速變形演示驗證較為劇烈的機動動作。下一代航空學公司90千克重的MFX-2驗證機預計于2007年1月開始試飛。
3、美國開展斜置飛翼(OFW)布局研究
2006年年初,美國DARPA授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價值1030萬美元的合同,開展一種無尾的“斜置飛翼”(OFW)布局的技術演示驗證工作,并預定2011年實現首飛。采用這種布局的飛機在超聲速飛行時,機翼通過圍繞機體中央的單點樞軸轉動形成不對稱布局,即一側機翼前掠而另一側機翼后掠,并且斜掠角隨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從而使全機仍保持高的升阻比。該設計的目標是滿足執行實際任務所需的快速部署、大航程和長航時性能要求,故可能成為美空軍未來遠程攻擊系統的候選布局方案。(李廣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