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馬英九。
6月16日是臺灣“陸軍軍官學校”(前身即成立于1924年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建校84周年紀念日。為表達對“國防”教育的重視,上任不滿一月的馬英九親赴高雄鳳山主持慶祝儀式,以“三軍統帥”身份上演了一出“軍中處女秀”。
率眾齊唱黃埔校歌
據臺灣《中國時報》等媒體報道,由“最高行政首腦”親自出席校慶活動,早已是臺“陸軍官校”的不成文規矩。馬英九這回特地趕在頭天(6月15日)傍晚就入住營區,成為史上第一位在此過夜的“國家元首”。次日一早,馬英九在校內晨泳并參觀校史展覽后,即準時前往大禮堂主持慶典。包括前“國防部長”郝柏村、前“陸軍總司令”黃幸強在內的眾多退役將領均應邀出席;一片喜氣洋洋中,唯有民進黨執政時期提拔的“扁系”人馬顯得頗為失落。
馬英九在致辭中表示,犧牲、團結與負責是黃埔精神的最重要內涵,現在臺軍所奉行的三軍聯合作戰,也是發揚這種理念的最好實踐,希望官兵務必秉持精益求精的建軍態度。儀式結束后,馬英九親自帶領現場2300余人高唱黃埔校歌,一時間,只聽“怒潮澎湃,黨旗飛舞……”的旋律回蕩在校園上空。
民進黨當政期間,臺灣當局屢次以“黨政不分”為借口,阻撓“陸軍官校”師生演唱黃埔校歌。以至于每當陳水扁“駕臨”,師生只能改唱“陸軍軍歌”充數。現在國民黨終于重掌政權,眾人不由得揚眉吐氣、心情亢奮,紛紛感嘆:“黃埔回來了!”
不再提“大陸威脅”
在陳水扁執政時期,軍隊系統一直是受“臺獨”思潮侵襲的重災區,馬英九專程造訪“陸軍官校”,頗有“撥亂反正”的意味。臺灣媒體注意到,出于因應兩岸形勢緩和的考慮,馬英九通篇未曾提及陳水扁以往時常掛在嘴邊的“大陸威脅”,而是以相對模糊的“外來侵略力量”取而代之。細心的人還發現,懸掛于禮堂當中的“精神標語”上,這回也不見了“為臺灣而戰”的字樣。
盡管如此,馬英九的講話中仍然有不少關于“臺灣主體性”的論述。他強調,“陸軍官校”在臺灣的時間是在大陸的兩倍有余,與會代表大多是仰仗臺灣的資源才得以成長,因此對臺灣要有“感恩之心”,“只有一方面努力完成任務,一方面保衛‘國家’、愛護人民,才能幫助臺灣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在談及臺軍的現代化改革時,馬英九指出,臺灣目前的義務兵役制問題多多,非但無助于維持部隊戰斗力,也耽誤了年輕人的事業發展。所以有必要吸取外國先進經驗,在“精實案”的基礎上盡快推行募兵制,力爭建設一支“小而美、小而強”的自主防衛力量。
程序不熟尷尬多
馬英九此次軍旅之行,的確讓他在臺軍精英面前大出風頭。但由于其本人并非行伍出身,和軍方一直少有互動,在整個慶典過程中免不了“狀況百出”——不僅唱校歌與喊口號均比眾人慢了半怕,很多時候甚至連自己該站在什么位置都弄不清楚。
最尷尬的一幕是,在司儀高喊“禮成”后,馬英九本應先向孫中山像鞠躬,待現場指揮官率部回禮后再下臺離開。不料部隊尚未行禮,就見“馬總統”轉身欲走,讓現場觀眾看得傻眼。多虧臺下有人悄聲提醒,馬英九才急忙折回,勉強完成了“國軍將士”向新任“三軍統帥”行禮的步驟。
另外,在整個儀式結束后,軍校全體官兵按慣例應向“行政首長”道別。在陳水扁時代,一些拍馬屁的口號很流行。如2006年10月6日上午,陳水扁到臺軍林口憲兵學校視察,該校的學生整齊劃一地對著陳水扁喊“大帥哥”、“你是我的巧克力”,拍合照前還打出拇指朝上的“挺扁”手勢,校園內也貼著“有您真好”、“我愛您”等海報。臺軍方這種刻意取悅陳水扁的安排,被島內各界稱為“拍馬屁”。
為了避免出現陳水扁任內屢見不鮮的拍馬屁場面,這回統一規定只喊“謝謝總統”。出于上口的目的,數千學員臨時又把口號簡化成“謝總統!”未曾想反倒搞得馬英九和到場嘉賓一頭霧水:“本來該叫‘馬總統’,怎會變成‘謝總統’?難道當選的是謝長廷不成?” (中青在線-青年參考/萬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