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10時56分,履帶自行榴彈炮方隊通過天安門
鐵流滾滾,戰車轟鳴,北京軍區某“紅軍團”向世界首次展示我軍最先進的履帶自行榴彈炮風采。
這是一支戰功卓著的部隊,革命戰爭年代浴血奮戰、屢建奇功。在朝鮮戰場上曾創造了14小時行軍145華里、雙腳賽過敵軍車輪的奇跡,和平建設時期數十次完成軍委、總部賦予的重大任務。
10年前,作為石家莊陸軍學院一名炮兵指揮專業學員的閆振鋒,邁著矯健的步伐,徒步走過天安門廣場。10年后,他已擔任裝備第10方隊的執行方隊長,和戰友們駕馭新型履帶自行榴彈炮,駛過天安門廣場。
此前,他向記者介紹,這種新型履帶自行榴彈炮是我軍重要的炮兵壓制武器之一,集機、電、液和光學技術為一體,配備了先進的火控系統,可以自主定位,自動調炮,自動化程度、機動能力、作戰性能、火炮威力空前提高。
他還告訴記者,以往榴彈炮這個“大家伙”,在演習中只能作為支援火力配置在后方地域,防護能力弱、機動速度慢。如今,履帶自行榴彈炮成功地實現了車炮合一,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可以一口氣長途奔襲數百公里。
信息化,賦予戰車更多的變化。以前戰斗打響前,官兵從火炮定位、瞄準、炮彈裝填到完成射擊準備往往需要幾十分鐘。一場戰斗下來,幾次轉移炮陣地。如今,先進的自動瞄準、火控系統、自動裝填系統,瞄準、裝填、射擊一氣呵成,完成戰斗射擊僅僅需要一兩分鐘。以往部隊演習,通信保障常不盡如人意。如今,部隊裝備了多功能通信綜合指揮車,不但集成了短波、超短波等通信設備,還裝有衛星導航定位等高精尖設備,只按一個鍵,就可全程、全時段實現衛星定位、視頻通話,實現了部隊通信保障的“動中通”。
在今年的一次實兵綜合演練中,記者目睹了數字化“長弓”的嶄新風采。戰斗中,這種新型自行火炮跟隨坦克向“敵”縱深沖擊,以強大火力掩護坦克和步兵戰斗車攻陷“敵”陣,始終牢牢掌握戰場主動權。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 周朝榮、喬天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