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濤的學習資料上劃滿了圈圈點點。
1月18日,馬海濤回到部隊給新兵作報告。
核心提示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他既是受益者,又是傳播者。無論是在“娘家”部隊,還是在地方單位,他的成長經歷都給人以啟迪。
●他愛學理論,用電話號碼黃頁制作的資料剪貼本厚達2000多頁,一本翻爛了的《科學發展觀士兵讀本》上,不同顏色、不同的筆做的標注,代表著他每一次通讀后的思想進步。
●他把科學理論運用到工作中,研制的“信號放大器”和“數據交叉線”解決了不同雷達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難題,至今部隊還在使用;他把科學發展觀知識要點制作成趣味學習軟件,至今還在官兵中流傳;他用透明膠帶自制的“防水標語”,至今還貼在連隊衛生間提醒著戰友。
●退役后,他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得公司總經理賞識。只用了8個月,他就從實習員工提升為分公司經理,手下管理著10余位名牌大學生,公司新招職員都要先到他的分公司實習鍛煉,他簽字后才能轉正。
●他的成長經歷給部隊官兵帶來極大震動,成為“娘家”的編外指導員。他在鐵血軍事網、新浪博客發表的自傳體小說《跋涉》,點擊量不斷飆升,許多青年網友在和他交流的過程中,開始了對成長成才的探索。
1月18日,北方嚴冬,天寒地凍,一場熱情洋溢的報告會卻使北空雷達某旅文體中心溫暖如春。
臺上,一位身著便裝、文質彬彬的年輕人侃侃而談;臺下,旅黨委常委、全體機關干部和剛剛入營的360多名新兵凝神傾聽。
授課者何許人也?該旅一位退伍剛滿一年的三級士官——馬海濤。退伍前,他是五營自動化站的一名技師,服役期間5次被連隊評為優秀士兵,8次獲嘉獎,還擁有2項技術革新成果。除出色完成本職工作外,馬海濤靠著“許三多式”的勤奮,堅持不懈地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成為全旅小有名氣的“理論專家”和編外政治教員,先后被上級評為優秀士兵、理論學習標兵和優秀共產黨員。
2008年底,在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馬海濤退伍后進入一家民營企業,憑著在部隊錘煉出的過硬素質,不到8個月就從一名普通“打工仔”躍升為分公司經理,并帶領團隊創下公司年度業績新高。
一年來,馬海濤的成長經歷先后在“娘家”部隊引發3次升溫,愈發使全旅學習實踐活動高潮迭起、如火如荼。
臨退伍前,他向支部遞交兩萬言心得體會,引發第一次升溫——
旅黨委機關:以兵為師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這幾年,黨的創新理論學得多了,我心里亮堂了,利用半年多的業余時間撰寫了這篇體會,記錄下自己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認識。我把它作為一份特殊禮物留下來,或許能為戰友們成長成才提供一些幫助。”當年臨退伍前,馬海濤鄭重地向營部黨支部遞交了一份2萬余字的理論學習心得體會,并真誠地對支部書記陳俊鋒說。
隨手翻看這份厚重的體會文章,雖然表述不算精準,文字也略顯稚嫩,字里行間卻處處閃爍著思想的火花。
熟悉馬海濤的戰友劉建陽說:“馬海濤能寫出這樣的體會文章,我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他告訴記者,喜歡哲學、勤于思考的馬海濤,除了鉆研本職業務外,幾乎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于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上,先后整理出2000多頁的剪貼本,掃描存儲了近百萬字的電子文檔。
旅政治部副主任、曾任馬海濤所在營教導員的王建新告訴記者,有一次,營里統一安排科學發展觀宣講,臺上有位教員照本宣科,臺下官兵昏昏欲睡。課后,馬海濤毛遂自薦,請求下次試講。當馬海濤第一次站在全營官兵面前授課時,許多人為他捏了一把汗。不料,從教室里傳出的陣陣掌聲居然把院里的家屬引來不少。旁征博引的內容、精彩的多媒體課件,馬海濤的首次登臺亮相就讓戰士們著實過了一把“理論癮”。從此,馬海濤成了營里最走紅的戰士小教員,官兵戲稱他為“兵教授”。
營黨委將馬海濤的萬言體會和相關事跡上報旅機關后,很快引起旅黨委的高度重視。時逢旅黨委機關正在精心籌劃開展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一班人”敏銳地意識到,馬海濤的萬言體會正是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活教材。“身為領導干部,我們很有必要以兵為師,向這位善于思考的士官學習!自覺把科學發展觀視為人生指路明燈,把崗位作為干事創業的寬廣舞臺,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黨委會上,書記、旅政委于汝文的一席話,道出了“一班人”的心聲。
危機感催生使命感,他們及時修改完善了《黨委機關學習細則》,明確提出“做學習型黨委、建學習型機關”的奮斗目標,對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學習的內容和標準等作出明確規定,大力營造“創建學習型黨委、爭當知識型干部”的良好氛圍。
“海濤博客”掛上局域網,日點擊量高居全旅榜首,引發第二次升溫——
基層黨員干部:積極投身學習實踐活動
去年9月全軍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展開后,旅里在局域網上專門為馬海濤開設了“海濤博客”,把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資料和圖片,以及退伍后發表在新浪博客、鐵血軍事網上反映軍旅學習成才的40余萬字的小說《跋涉》掛到旅局域網上。短短幾天,“海濤博客”便火爆軍營,創下旅局域網日點擊量最高紀錄。
在馬海濤曾工作學習過的五營,營黨委將馬海濤用過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士兵學習宣講材料》等書籍展示出來,作為基層黨員干部學習輔助材料。記者看到,書中每頁空白處分別用紅藍黑3種顏色筆書寫的批注,字跡工整,密密麻麻。
教導員宋大學告訴記者:“剛開始有些官兵對馬海濤學習理論的事跡半信半疑,讀完他的體會文章后相信了,感覺不簡單;等我們把馬海濤學過的書籍展示出來,大家從內心徹底服了,深受觸動之余,更加積極投身到學習實踐活動中。”
記者注意到,在馬海濤留給“娘家”的每本書的扉頁上,都記錄有很多他摘抄的富含寓意的言論,或者自己的體會觀點等,簡短而精辟。剛剛參加軍區空軍政治干部崗位練兵比武、奪得第三名的三營戰勤連指導員張健,回顧自己崗位練兵期間天天加班加點訓練的“激情日子”,感嘆道:“馬海濤矢志不移學習科學理論的事跡,增添了我刻苦訓練的動力,一名普通戰士尚且能學得這么好,我作為黨支部書記,沒有理由不下功夫學得更深、做到更好。”
旅政治部主任張青山在“海濤博客”中跟帖寫道:“馬海濤不僅用兵的視角、兵的語言解讀、宣傳黨的創新理論,而且把科學發展觀作為立身做人的指路明燈。他的學習成才經歷,更加堅定了我們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建連育人、不斷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的信心。”
去年老兵復退前夕,馬海濤創業傳奇引發學習實踐活動第三次升溫——
全旅新老戰士:立足崗位爭做成才之星
馬海濤的創業傳奇很快成為老兵們熱議的話題。去年老兵復退前夕,一些老兵信心不足。面對金融危機,退伍后的道路怎么走?四營戰勤連黨支部隨即在老兵復退教育中,開展“我和科學發展觀同行——馬海濤創業經歷告訴我們什么”訪談式教育活動。馬海濤的成長經歷給老兵們提供了啟示:學好創新理論,終身受益。連隊學習科學發展觀的熱情由此再度升溫,《科學發展觀基層讀本》等書籍成為老兵們的手中寶、枕頭書。
一直與馬海濤保持熱線聯系的士官閆艷剛告訴記者,自己在一次通話中抱怨部隊管理太嚴、訓練太苦。馬海濤開導他說:“你只看到我當經理的風光,不知道背后的艱辛。不管干哪一行,不吃苦怎能出成績!”后來,閆艷剛立足崗位實現人生價值,去年底被選取為中級士官。
旅黨委趁熱打鐵,在全旅上下大力開展“打造書香連隊,建設睿智軍營”讀書成才活動。據旅長董建華介紹,今年,他們大力開展“能力素質年”活動,為官兵制定學習成才路線圖,并設立40萬元“愛軍精武成才獎勵基金”,大力表彰抓能力素質建設成績突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
報告會后,政委于汝文自信地對記者說:“金鑰匙”開啟成才之門,馬海濤正在新兵中引發第四次升溫。可以想見,隨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不斷深入,“馬海濤”式的戰士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