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過長征二號F火箭現場發射的人們,都不會忘記火箭起飛時發出的震耳欲聾聲音、如巨龍般拖著長長火焰奔向蒼穹時的壯觀場景。今年,神舟九號飛船將首次執行載人交會對接的神圣任務。在火箭發射階段,“神九”同樣將經受振動、沖擊、噪聲等各種力學環境的考驗,那么如何確保航天員的安全,如何檢測飛船在發射階段的承受能力?
在神舟九號飛船出廠前夕,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動力學環境試驗研究室主任馮咬齊,帶領記者走近大型力學試驗現場,詳細介紹了神舟九號飛船開展大型力學試驗的情況。
神舟九號飛船整船力學試驗主要分振動試驗和噪聲試驗。在試驗現場,從高處俯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型力學試驗使用的40噸振動臺,場景非常壯觀。馮咬齊介紹,40噸振動臺系統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振動試驗設備,其振動試驗能力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具備對整星整船開展振動試驗的條件。在進行振動試驗時,神舟九號飛船被固定在振動臺上,“全身”分布著上百個測試點,連接著數百條測試線,通過振動試驗臺模擬起飛時飛船承受的振動環境,來驗證飛船的各項力學性能及可靠性。
“近年來,我們致力于不斷提升航天器的力學環境試驗技術水平,改進力學試驗方法,比如加強對航天器力限控制振動試驗技術、虛擬動力學試驗技術、多軸振動試驗技術、高精度高聲強噪聲試驗控制技術、超大型航天器力學試驗方法等先進力學試驗技術的研究,并把取得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型號研制。這些力學試驗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更真實地模擬航天器在發射狀態下的力學環境,使試驗更加科學,測試數據更加符合實際。”馮咬齊對試驗進行了詳細介紹。
同時,總環部還開發出相關力學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軟件,能夠對海量的測試數據進行快速比對分析,從而使得研制人員在試驗現場能夠對航天器力學性能進行快速分析與診斷。在對某出口衛星進行力學試驗時,現場負責監造的有關公司負責人對五院的力學試驗現場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
采訪中,時常會傳來不小的噪聲,據介紹,那是在對混響室的噪聲試驗設備進行調試。飛船噪聲試驗就是在總環部自行研制的2100多立方米混響室中進行的,該混響室為亞洲最大,具備對飛船整船開展噪聲試驗的條件,其試驗技術能力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一般情況下,城市繁華地段的噪聲在六七十分貝,而神舟九號飛船發射時產生的噪聲會達到其兩倍以上。在混響室進行的噪聲試驗就是通過模擬火箭起飛及超高速飛行階段產生的噪聲環境,考核飛船經受噪聲環境的能力,并檢測飛船返回艙內的噪聲環境是否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馮咬齊介紹,飛船發射階段,航天員經受著嚴酷的力學環境的考驗,其中返回艙內的噪聲量級必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這是載人航天器研制的一項重要要求。因此,返回艙內的噪聲環境也是飛船噪聲試驗非常重要的驗證項目之一。
“現在,五院總環部動力學環境試驗研究室的力學試驗能力可以說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們目前還在開展更為先進的大型力學試驗室的論證與建設工作,為我國將來的大型復雜航天器研制奠定基礎。”馮咬齊自豪地說,“神舟九號飛船的力學環境試驗都已經順利結束,測試結果滿足設計要求,相信大家的努力會保證神舟九號飛船安全起航。”(許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