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山區發生森林火災,上級命令我部向‘火場’一線開進!”命令下達,
通信指揮車、運兵車、保障車等10余種55臺車輛迅速集結,載著700余名官兵駛出營區,一場滅火作戰演練拉開帷幕。這是4月初,
武警森林指揮部機動支隊組織的一次全員、全裝、全要素滅火作戰實兵演習。
作為一支成立僅5年的專業林火撲救隊伍,該機動支隊擔負著華北地區及南方四省的滅火任務。支隊邊建設邊作戰,已在承德、撫寧、陽泉等地完成300多場林火的撲救任務。
車隊長龍奔行,行軍疾而有序。記者身處通信指揮車艙,只見車載電腦屏幕上既有前后方車輛行進情況,也能與設立在支隊營區的基指進行視頻對話,“網絡一體化平臺能保證情況實時通暢。”通信保障分隊士官孫健告訴記者。
“火線抵近,迅速投入作戰。”摩托化行軍130余公里到達“火場”一線,新的命令再次下達。所有官兵背起野戰背囊與滅火裝備徒步上山,腳下亂石錯雜,帶刺的樹枝扎得皮膚生疼。
參加演習的200余名新兵中,年齡最小的才17歲。一個新兵想把水箱中的水放掉減負,挨了批評。大隊長鄭立春告訴記者,火場往往在無法通車的密林深處,需要過硬體能,因此訓練一點馬虎不得。
“405高地‘火勢’迅猛……”四中隊中隊長呂增輝帶隊趕到山高坡陡的模擬火場,按照“強攻火頭,多點切入,分兵合圍”的戰術投入戰斗,水劍直指山腰,水龍強壓“火頭”。“385高地‘山火’即將突破防火隔離帶……”二中隊官兵根據地形,采用兩翼推進、鉗形夾擊戰術,用滅火風機迅速展開圍剿。火情次次不同,磨練了指揮員的臨場處置能力,官兵們將戰法牢記心頭。
機動支隊支隊長韓朝斌告訴記者,在6天的研練中,支隊共檢驗了10余種車輛、12類滅火裝具的掌握使用情況,梳理出57個需改進提高的細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