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營前出破障,開辟4條通路!”初夏時節,南京軍區某集團軍組織
指揮所兵棋推演,記者鉆進指揮帳篷時,紅方指揮員陳宏正在下達命令。
參謀陳貴用鼠標選中工兵營隊標,點擊“機動”指令。電腦屏幕上,代表工兵營的隊標仿佛聽懂了命令,自動跑到“敵”障礙前沿。少頃,“敵”障礙場顯示出4條通路。“這些數字標識的是通路等級,數字越小表示通路開辟條件越好。”陳貴邊說邊查閱道路信息。反復商討后,指揮員們舍棄了標識為“4”的通路。
未見硝煙起,但聞槍炮聲。記者看到,屏幕上的電子地圖由無數個六角格組成,格子里的每個標號就像跳棋盤上的一顆棋子,分別代表各作戰單元,時而運動,時而靜止。“發現‘敵’坦克連!”接到報告后,紅方指揮員立即點擊水陸坦克營隊標,只見右側信息窗內,主戰裝備、機動能力、官兵士氣等諸多信息躍然屏上。他思索片刻下達命令:“水陸坦克營對‘敵’進行直瞄射擊!”
不久,屏幕上彈出一組數據:本次射擊使“敵”坦克連戰斗力損失44%。“怎么算的?”記者刨根問底。陳貴點擊“規則查詢”指令,一個經過8個步驟嚴格計算的裁決流程圖顯示出來。
“這套計算機戰術兵棋系統裁決分析的基本依據是戰爭經驗、演習訓練和研究試驗總結積累的規則和數據,把它抽象成為兵棋規則裁決表。”作訓處處長鄔仁剛向記者介紹說。
說話間,新一輪戰斗打響了。上級命令紅方裝甲部隊摧毀某據點。幾番交戰,系統發來戰報:本次射擊使“敵”據點的戰斗力損失20%。“咋這么少?”計算機顯示,受地理位置和風向影響,炮彈炸點全部偏左。他們重新調整射擊位置,將“敵”據點準確摧毀。
“這樣訓練,可以逼著指揮員量化計算,精細分析,活用戰法,促使指揮員想得更全、更細、更深,有效鍛煉指揮謀略水平。”演習總導演、集團軍軍長馬成效對記者說。
鳴金收兵,復盤研討,一天戰斗5個回合,各回合裁決數據、戰損情況、戰報等相關資料歷歷在目。指揮員們走出帳篷,連聲感慨:“指揮員定下的戰斗決心不再是一案到底,必須分析透、計算準、隨機調、靈活用,否則就會吃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