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是全國有名的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煤都”之稱。近年來,圍繞大同市委市政府“轉型發展、綠色崛起”戰略,大同軍分區把加強民兵應急力量建設作為武裝工作的“重頭戲”,在雁門關外打造出一支能遂行礦難救援、防化救援、森林滅火、應急維穩等多樣化任務的應急“鐵拳”。
1 積極參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和處置,是軍分區系統的一項重要使命。基于此,大同軍分區積極協調市委市政府,把民兵應急分隊建設納入地方政府應急管理體系通盤考慮、統一規劃。
去年,大同軍分區整合軍地資源,在市縣鄉三級成立由軍地主要領導任
指揮長,各職能部門及相關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組成的應急聯合指揮部,建立了“縱向貫通、橫向相聯、城鄉一體”的應急指揮體系。市里還投資為各區縣統一配備了移動
通信指揮車、單兵圖傳系統和
衛星網絡設備,建成一體化指揮控制信息平臺,集成政府應急辦、氣象、林業、地震、水利等信息資源,滿足應急救援之需。
在此基礎上,該軍分區積極參與完善應急處突、搶險救災等行動預案。針對各類應急任務的特點,他們在開展基地化集訓的同時,還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按照訓練大綱要求抓好軍地聯訓聯演。去年以來,軍分區采取編組作業、沙盤推演等方式,多次組織駐軍部隊、
武警、公安、民兵等相關應急力量開展軍警民聯合演練,有效提升了協同行動能力。
2 實踐證明,應急力量建設只有緊貼任務需要,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近年來,這個軍分區著眼地域特點和任務需求,重點加強沿水系、山脈、干線、煤帶、地震斷裂帶和重要目標、重要位置的編兵布局,采取模塊化編組方法,在全市范圍內組建起16支綜合應急分隊,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
去年4月,大同市靈丘縣發生森林大火,軍分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預案。靈丘縣民兵應急分隊在第一時間抵達火場展開撲救,附近廣靈縣、渾源縣及某預備役工兵團的3支應急分隊也緊急馳援。短時間內,先后有800多人投入戰斗,及時制伏了火魔。
今年初,大同軍分區本級又抽組建立了1支民兵應急快反分隊,堅持每周有針對性地進行一次實兵實裝拉動演練,隨時準備擔負應急搶險任務。
3 民兵建設寓軍于民,必須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按照這一理念,大同軍分區積極整合軍地保障資源,聚合各種保障力量,建立一體化保障體系。
去年9月,大同市軍地聯合出臺文件,規定各區縣將民兵應急分隊裝備器材購置納入年度預算,采取自購、預征等辦法配齊裝備器材。另一方面,結合大同地區軍工企業、科研院所、大型國企較多的資源優勢,軍分區主動“靠上去”,借助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研發改裝能力,同時依托大型國企自身充裕的專業應急救援裝備,拓展軍民通用裝備保障渠道。
近年來,這個軍分區通過調配來自不同渠道的裝備,先后為各區縣民兵應急分隊配備了防汛、防火、防暴等裝備器材,并投資加強了應急器材庫、綜合保障庫、后勤物資庫、聯合作戰值班室、作戰室等庫室建設。走進各人武部,大到運輸車、沖鋒舟、橡皮艇等裝備,小到救生圈、救生衣、防火服、滅火器、摩托鋸等器材,一應俱全,擺放有序。
手執“利器”好應急。今年清明節前后,渾源縣一個月之內先后4次因燒香焚紙引發山火。民兵應急分隊成員攜帶滅火器、滅火彈、鐵掃把等專業裝備迅速出動,均在短時間內成功控制了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