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第三代預警雷達可同時探測數百批海空目標
    2010-04-26 解放軍報

    資料圖:2009年國慶閱兵展示的機動式雷達
    資料圖:2009年國慶閱兵展示的機動式雷達
    去年國慶閱兵中亮相的機動式地面雷達
    去年國慶閱兵中亮相的機動式地面雷達
    參加2009年國慶閱兵的機動式預警雷達
    參加2009年國慶閱兵的機動式預警雷達
    劉永堅
    劉永堅

      周 苑 特約記者 劉轉林 本報記者 柳 剛

      對話專家:劉永堅,大校軍銜,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空軍級專家,國務院、中央軍委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雷達與電子對抗裝備技術研究,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國家、國防發明專利10多項,榮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

      新聞背景

      今年4月22日,是我軍雷達兵組建60周年紀念日。60年前,我軍利用繳獲的雷達裝備,在上海的一座高樓上組建起第一個雷達站,“東方的睡獅,從此睜開了它巡視藍天的眼睛”。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首都閱兵式上,雷達裝備方陣和空中預警機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贏得一片喝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我軍雷達裝備走過了一條艱辛的發展之路。在這個對我軍雷達兵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歷史時刻,本報記者就有關雷達裝備的歷史、作用以及我軍雷達裝備發展、現狀等問題,專門采訪了空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雷達與電子對抗專家劉永堅。

      問:去年雷達裝備方陣和空中預警機首次參加國慶閱兵,作為我軍雷達裝備專家,您有何感想?

      答:無比自豪,無上榮光。雷達裝備從幕后走到前臺,這充分說明其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在國慶閱兵中首次公開亮相的雷達裝備,反映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產雷達裝備建設的成果。我在所里工作了28年,親眼目睹了我國雷達裝備跨越發展、追趕世界的歷程。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這次參加國慶閱兵的三型地面雷達和兩型預警機雷達都是我們所論證的,是我們“自己的孩子”。

      問:能簡單介紹一下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的地面雷達裝備和空中預警機雷達的特點嗎?

      答:它們都是我國科研人員近10年來自行研制、自主創新的國產雷達裝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參閱的地面雷達屬第三代主戰雷達裝備,既有遠程三坐標雷達,也有低空雷達,既能探測幾百公里內數萬米高空的空中目標,也能看到幾十米高度的低空目標。其主要特點:機動性強,與國外同類裝備相比,它們毫不遜色;作戰生存能力強,具有抗強電子干擾、反輻射打擊等能力,能夠適應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要求;環境適應性強,能夠適應從亞熱帶到世界屋脊的氣候環境,可以在海島、高山、沙漠、戈壁等復雜的地理環境中部署使用。

      參閱的空中預警機雷達主要特點:一是“站得高,看得遠”,尤其是低空探測能力強,能“看到”幾百公里遠的低空和海面目標;二是多目標探測能力強,可以同時探測數百批空中和海面目標;三是目標跟蹤能力強,可以同時探測跟蹤幾十批高速機動目標;四是大范圍快速機動能力強。

      問:雷達這個詞是哪來的?作為裝備,又是什么時候登上歷史舞臺的?

      答:雷達(radAR)是“無線電探測與定位”的英文縮寫,這個術語既說明了它的技術來源于無線電,又說明了它的用途——利用無線電手段探測目標的存在并確定目標的位置。

      打個通俗比喻,如果把整個武器裝備體系比作一個人,那么雷達就是人的“眼睛”,主要用于“看”空中和天空目標,為各級作戰指揮機構提供空、天預警探測情報信息;為空中進攻、防空反導作戰和日常防空提供預警探測情報支援;為一體化聯合作戰提供戰場聯合預警監視情報支援。

      雷達是隨著飛機用于戰爭而問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西方國家為了防御空襲,建立了對空觀察哨,靠目視和聽音機發現敵機。隨著空襲兵器速度增快,這種原始的預警方式難以滿足作戰的需要。

      1935年,英國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雷達。1936年英國率先在泰晤士河口附近部署第一部“本土鏈”短波對空警戒雷達,擔負防空預警任務。

      問:雷達在戰爭史上發揮了什么樣作用呢?

      答:雷達從它一誕生就顯示出其巨大的軍事價值,與導彈、原子彈一起,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新式武器。有二戰軍事專家曾這樣評論:“原子彈僅僅結束了戰爭,而雷達卻贏得了戰爭。”

      要具體說雷達在實戰中的作用,就不能不提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空戰——“不列顛之戰”。

      1940年,德國空軍以壓倒性的優勢轟炸英國本土。雷達成為英國的“護身符”。經過近10個月的較量,英國在雷達的幫助下,以損失915架飛機的代價,讓德國空軍損失了1733架飛機和6000多名飛行員,贏得了勝利。丘吉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憑借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的雷達,我們挫敗了德國空軍對大不列顛島的攻擊”。

      問:那雷達在我軍戰史上的實際戰例呢?

      答:1950年5月11日,臺灣一架B-24型轟炸機偷襲上海,被剛剛組建的雷達兵及時發現,殲擊機部隊依據雷達情報將其擊落,這是我軍使用雷達保障航空兵擊落敵機的零的突破。

      有部老電影叫《碧海紅波》,生動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雷達兵的英勇事跡。1951年,我軍年輕的雷達兵入朝參戰,與擁有當時世界最強空中力量的美國空軍較量,保障空軍航空兵和高射炮兵部隊先后擊落、擊傷敵機207架,這其中包括保障航空兵擊落了美“王牌”飛行員戴維斯和“雙料王牌”飛行員哈羅德·愛德華。

      問:能簡單介紹一下雷達的基本工作原理嗎?

      答:雷達的基本工作原理,與自然界里蝙蝠的生物特性相仿。蝙蝠能夠在黑暗狹窄的山洞里自由飛行、避免碰撞,是因為蝙蝠自身就是一種天然“雷達”。蝙蝠飛行時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這種聲波碰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方位距離。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彼此可分清各自的聲音,不會發生相互干擾。

      雷達也是這樣。工作時,雷達天線把發射機提供的電磁能量向空間某一方向輻射,遇到目標時電磁波就會反射回來,并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因此,雷達不僅能確定目標的存在,而且還能指出目標的方位和距離。

      問:您剛才說參加國慶閱兵的雷達裝備屬第三代雷達,請簡要介紹一下防空情報雷達的“代別”?

      答:防空情報雷達的“代別”劃分,主要考慮雷達的技術水平、技術特征及主要指標,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其總體作戰效能。在其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防空情報雷達經歷了四次更新換代。

      第一代以非相參兩坐標雷達為主,可靠性及抗有源干擾能力低,裝備時間為自防空情報雷達誕生到20世紀50年代末,其代表型號有美國 AN/FPS-8兩坐標警戒雷達、前蘇聯П-35兩坐標警戒引導雷達等。

      第二代以全相參三坐標雷達為主,抗干擾能力明顯增強,可靠性仍較低,裝備時間為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其代表型號有美國AN/FPS- 50洲際彈道導彈遠程預警雷達、前蘇聯5H88三坐標雷達、英國S713三坐標雷達等。

      第三代以全固態三坐標雷達為主,實現了全自動錄取、全自動組網,以及少人值守和無人值守,電子戰環境適應能力和目標環境適應能力均達到較高水平,有一定的抗隱身飛行器和抗反輻射導彈能力,裝備時間為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是當前發達國家防空監視系統的主用裝備,代表型號有美國 AN/FPS-117三坐標雷達、俄羅斯67H6三坐標雷達、英國AR-327三坐標雷達等。

      第四代防空情報雷達集監視、截獲、跟蹤、識別和火控支援以及收集殺傷評估信息等多功能于一身,其探測范圍、精度、電子戰能力以及目標識別和自適應能力、可靠性等均有了質的提高,21世紀初剛開始裝備使用,代表型號有美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所用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英國“指揮官-S”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等。目前第四代防空情報雷達正處于發展之中。

      問:簡單勾勒一下我軍雷達裝備60年的發展歷程?

      答:1953年之前,我軍雷達裝備主要是繳獲的美制、日制雷達和進口的前蘇聯雷達。1953年5月,國產雷達開始裝備部隊,結束了我軍雷達依靠進口的歷史。回顧我軍雷達裝備的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仿制階段,20世紀50年代,主要是仿制引進的前蘇聯雷達,使我國具備了生產雷達整機的能力;自行研制階段,20世紀60-70年代,我國自行研制了第一代國產警戒、引導雷達;創新研發階段,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飛速發展,推動了我國雷達裝備由電子管向晶體管集成電路方向發展,開創了我國自主設計雷達裝備的新時代,一大批第二代雷達裝備列裝投入使用;跨越式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適應信息化戰爭需要,我軍加快了遠程三坐標雷達、特種體制雷達、空基雷達等新裝備的研發和列裝。

      問:您能評價一下我軍雷達裝備的發展現狀嗎?

      答: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雷達裝備和技術已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某些領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目前,我國常規雷達種類比較齊全,特殊探測手段也有較大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地基雷達為主體、以空基雷達為骨干、以特種探測手段為補充的多體制、多平臺、多頻段預警網,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針對三代戰機的防空預警體系。

      問:雷達在信息化戰爭中的作用日趨重要,能否展望一下我軍雷達裝備未來的發展趨勢?

      答:雷達是守衛祖國藍天的“千里眼”,是國家預警體系中最主要的傳感器。為了維護我國國家安全以及未來聯合作戰行動的需求,雷達裝備的發展將由防御型預警探測向攻防兼備型預警監視轉變,以適應攻防作戰需要;由地區性防空預警向洲際預警轉變,拓展探測領域和空間,提高遠程預警監視能力;由保障單一軍兵種向保障三軍聯合作戰轉變,以滿足三軍一體化聯合作戰需要;由信息火力分離向信息火力一體化轉變,構建從傳感器到火力單元無縫鏈接、互聯互通的預警信息網。

      同時,為了應對未來信息化戰爭,雷達裝備技術將主要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一是頻段拓寬化,工作頻段將從傳統的微波頻段擴展到整個頻域;二是平臺空天海地一體化,工作平臺將從以地基為主向海基、機載、飛艇載、星載平臺擴展,并構成地、海、空、天基相結合的一體化系統;三是手段多樣化,探測手段將從以雷達為主向雷達、紅外、激光等多傳感器相結合,從以有源為主向有源與無源相結合方向發展;四是功能綜合一體化,主要功能將從預警探測為主向預警探測與偵察監視、打擊引導一體化發展;五是多種探測資源集成網絡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隱私  |  友情鏈接  |  站點導航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四虎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国产69精品麻豆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的视频 |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