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報訊,由于氣溫回升,一些建設、拆遷施工工地相繼開工,建筑垃圾運輸頻繁。為了強化對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的監管力度,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環衛局查扣違章車輛30多臺。可見,私拉亂倒建筑垃圾的現象要想禁止,需從政府執法部門或者國家政策方面出發。
我國的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以500-600噸/萬平方米的標準推算,到2020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新產生的建筑垃圾將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數字。很多都是經過簡單處理,堆砌或者掩埋,在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其實,建筑垃圾不是垃圾,而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對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后完全可以變廢為寶。目前,對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將建筑垃圾用建筑垃圾破碎機破碎變成細骨料、砌筑砂漿、內墻和頂棚抹灰、混凝土填層等。另一種途徑是向深度研發。目前,鄭州中意礦山機械有限公司已經研發出建筑垃圾制磚和再生混凝土技術,經過多年的系統研究,已形成成套技術,就是將解體混凝土和廢棄磚瓦進行再生資源化處理后,作為混凝土骨料、輕骨料,生產普通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砌塊,這種再生混凝土強度達C30。目前,在深圳、昆明、杭州、鄭州、北京等一線城市取得成功應用。
建筑垃圾的利用可謂是一舉數得,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消納了大量垃圾,減少污染及土地占用。對于建筑用砂緊缺的城市,又解決了混凝土骨料的來源,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又可滿足施工規范要求,兩個效益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