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莞機器人產業協會統計,目前東莞機器人企業數約占全國總數的10%。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為了與國際接軌,近年來不少莞企相繼去海外取經。在今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數十家莞企組成“東莞智造軍團”抱團觀展、學習、經驗交流。
近日,位于大朗鎮的倍增試點企業伯朗特的廠房里異常忙碌。由于六軸機械手訂單劇增,工人夜以繼日加班趕工,在車間外面,由伯朗特生產的工業機器人擺滿了廠區,貨車排隊等待將一批批產品發往全球各地。自今年“倍增計劃”實施以來,伯朗特的業績飆升,企業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7.6%。
伯朗特的業績飆升,僅僅是今年以來東莞機器人企業的縮影。南方日報記者走訪市內多家機器人企業發現,隨著傳統企業、特別是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對智能化改造逐漸形成共識,國內機器人市場需求今年以來劇增,機器人企業的訂單隨之大幅增加。為了跟上潮流發展,東莞機器人企業不僅繼續在研發技術方面做文章,而且正在加大轉型的力度,通過個性化服務提升市場的占有率、聯手國際巨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借此尋求新的增長點,探索未來的轉型。
機器人及相關智能裝備訂單增多
在廣東粵林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林股份”)的生產車間里,機器人在不停地運作, 六軸機械手迅速抓取上一道工序傳來的半成品,馬上“微加工”,隨后放在傳輸帶的另一頭,產品隨著傳輸帶傳到下一個環節……而這些動作靈敏的機械手產自莞企伯朗特。
粵林股份董事長田永超說:“這些年來,企業面臨招工難困境,而訂單大幅增長,為了滿足生產的需求,我們決定以機器換人。企業‘機器換人’以后,無論生產的效率還是產品的合格率,均有大幅度的增長。”
“粵林股份使用的這款六軸機器人經過了技術改良,我們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不斷調整和檢測,如今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了,生產型企業使用我們這款產品后,良品率大幅提升。”伯朗特市場部主管賴嘉欣說,“加上我們的標價也非常合理,自然有了不少回頭客。在訂單劇增的情況下,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7.6%。”
在大嶺山鎮的倍增試點企業拓斯達展廳內,自動化生產線的機械手在運作,機器人把做好的半成品運到下一個加工點……今年2月9日,這家原為“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智能設備制造企業正式登陸深交所。成功從新三板轉至A股創業板上市的拓斯達,也是全省首家上市的機器人行業企業。不僅如此,拓斯達10月12日發布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500萬元至1.06億元,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102.13%至125.53%。
談及東莞制造業的自動化升級,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說,招工難、招工貴、工人對就業環境要求日益趨高,制造業管銷成本越來越高,這些都是自動化升級的內在動力和必然原因。如今自動化的潛在市場需求十分巨大,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將迎來爆發,這為機器人企業帶來發展機會。
在吳豐禮看來,拓斯達之所以能夠盈利,除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外,還有強大的研發實力支撐核心產品的推出。“我們的控制器是自己的,只需要物料成本,而其他廠商是到外面買,成本自然會比我們高。在訂單需求不斷增多的情況下,我們有效控制成本和產品的質量,業績倍增也是理所應當的。”吳豐禮說。
不僅是伯朗特、拓斯達,倍增試點企業勁勝智能今年的業績也表現相當亮眼。據勁勝智能10月13日發布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13億-4.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7%-427%。其中第三季度實現凈利1.1億至1.18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0.29億元增長274%-301%。
對于如此高增長的營收和產能,勁勝智能方面的回應是,由于公司高端裝備制造業務中的鉆銑攻牙機產品銷售持續穩步增長、新產品玻璃精雕機掃光機等開始批量出貨等因素,帶動了凈利潤的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