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17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軍民融合專業賽西安賽區組委會公布了大賽最新進展。目前初賽環節已經完成,其中,50個優秀的參賽企業與團隊晉級復賽。光電集成主題有西安希德電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25個企業和團隊入圍;無人智能裝備主題有陜西雷神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等25個個企業和團隊入圍。近期其還將進行激烈角逐,爭奪決賽入場券。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要更加注重軍民融合。所以,以“硬科技助力強軍”為主題的本次賽事正是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有力探索,也將成為實現強軍目標的重要助推力量。那么,本次大賽為何聚焦光電集成和無人智能裝備領域?該領域發展如何助力實現強軍目標呢?
我們知道,在“硬科技”中,人工智能和光電芯片是非常重要的細分領域,也是以自主研發為主,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創技術,同樣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對產業發展有強引領和支撐作用。
光電集成:強化軍事裝備“中國芯”
光電集成,或者說“光電芯片”,在軍事領域具有廣泛應用,比如,光電精確制導技術和光電偵測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較完善的裝備體系。美俄軍事強國等都大量裝備了先進的軍用光電武器,并大力發展軍用光電技術,在未來戰爭中,可以構成嚴重威脅。另外,光電對抗是電子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敵對雙方在光頻段進行的電磁斗爭,它主要在可見光、紅外、紫外和激光等對抗領域展開。
可見,大力發展光電集成技術是實現強軍目標的重要支撐。目前,我國先進軍事裝備正在快速發展,大部分現代化先進軍事裝備都需要性能優秀的光電芯片產品作為元器件。目前,雖然國內芯片制造業產值增長、投資活躍,但產業現狀卻并不樂觀。集成電路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商品,而近來芯片制造業的快速增長很大一部分來自在華外資公司的增長。目前,中國前十大芯片制造公司中,外資公司的數量占據一半,營收比重占到了56%。
目前,我國芯片年進口額高達2300億美元,國產芯片尚不能滿足國內所需。據了解,以2013年中國本地市場消耗808億美元集成電路產品,本地生產50%即404億美元為例,假設芯片設計業的毛利為40%,則制造業的產值為289億美元,如果每個12英寸晶圓片價格為2890美元,則需要年產1000萬個晶圓片,即每月產能要達到83萬片。若以90%產能利用率計算,則每月產能需要達到約93萬片,而現在中國的實際產能約為每月20萬片,每月產能缺口達73萬片。
在軍事領域,光電芯片更需要強大的自主研發和產業發展能力。所以,本次大賽設置光電集成專題,也是希望發掘更多優秀芯片企業和團隊,給予支持,引導其發展壯大。
無人智能裝備:對接軍方需求填補空白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本次賽事著重聚焦無人智能裝備主題,參賽企業和團隊可以通過科技創新,在推動“軍事智能化發展”方面提供更多創造性的解決方案。該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對于推進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實現強軍目標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以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為代表的無人系統發展迅猛,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徐德民預測說,未來10-20年,無人系統有望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引擎。
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戰爭的形態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近年來無人化設備投入戰爭、演習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美國已有15000臺(套)地面無人平臺在役,俄羅斯更是提出每個摩步營列裝20臺(套)地面無人平臺,并制定完成智能平臺獨立成軍的時間表,以色列在2012年開始大規模列裝。
我們看到,陜西雷神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依靠其第一款產品“新型智能無人偵察攻擊平臺”成功入圍復賽。據了解,這是國內唯一的一款軍用地面無人察打平臺,可用于戰場偵察、測量,目標引導、攻堅打擊,邊境巡邏、機場、碼頭、倉庫、港口等重要經濟目標的巡邏守衛等任務。所以,希望本次大賽可以涌現更多這樣的產品,解決軍方需求填補國內空白。
我們期待,入圍復賽的企業和團隊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可以為軍民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優秀想法,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