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窗放入大江來
——軍隊代表委員談落實習主席全國兩會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之路
軍民融合,犁劍和鳴。2013年以來,習主席多次在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發展“軍民融合”。這些重要論述為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提供了科學指南。在科學理論指引下,黨、國家和軍隊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軍民融合發展呈現蓬勃生機。
堅決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軍地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從突出強化軍民融合發展頂層設計,到接連出臺相關政策制度;從軍民融合產業蓬勃興起,到“軍轉民”“民參軍”熱潮涌動……翻閱軍民融合領域6年來的成績單,軍隊代表委員一致感到,隨著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布局和推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穩步邁向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共享觀念深入人心,推動軍地合力走活一盤棋
“開放一小步,融合一大步。”去年的一次綿陽之行讓來自國防大學的姜魯鳴委員印象深刻。
作為重要的國家科技城,綿陽坐落著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眾多“國寶級”科研院所,也因此擁有了一大批頂尖的科學儀器設備,但由于軍地體制壁壘、分割格局,使得這些“寶貝”“養在深閨無人識”。如今,通過建立四川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軍地百余家單位4000余臺(套)高端檢測儀器共享共用,受益的軍地科研院所、中小企業紛紛點贊。
“要強化開放共享觀念,堅決打破封閉壟斷,通過軍民融合把軍隊搞強。”回憶起去年兩會聆聽習主席重要講話的場景,姜魯鳴委員深有感觸:共享理念吹進軍民融合的各個領域,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
“民參軍”門檻高、“軍轉民”不順暢、軍民資源共享難,曾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老大難”。不少軍地代表委員發現,曾經橫亙在軍地之間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正逐步拆除,軍民融合發展中面臨的“融不進”“融不深”和“融不好”等現象也有大幅改觀。
來自國防科技大學的羅亞中代表注意到,去年,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知識產權局首次集中脫密4000多項國防專利,通過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向社會公開發布。在他看來,這些變化折射出軍地一盤棋的融合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開放共享的觀念、堅決打破封閉壟斷的決心正日益強化。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打破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自成體系、自我發展、封閉運行的格局,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更深程度上將國防和軍隊建設深深融入國家經濟社會體系,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經濟社會建設中獲得更加深厚的物質支撐和發展后勁。軍民融合正在向網絡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海洋資源、航空航天等領域縱深推進,大數據、3D打印等新技術成為融合發展的新引擎。2018年金秋,第四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一系列高新技術成果讓人眼前一亮。
“軍地各方同心協力,加強資源共享、力量整合、研發共用,未來我國科技領域軍民融合質量效益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創新之路將走得更加堅定和自信。”姜魯鳴委員說。
體制機制改革加速,護航軍民融合規范發展、行穩致遠
2018年,馬偉明代表在實踐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他領銜的青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院在青島國際院士港啟用,探索“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軍民融合創新體制。前不久,他注意到,青島制定出臺了《青島西海岸新區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辦法》,全方位部署當地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化水平,是習主席2015年在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的重要任務。連任的王海龍代表還記得,也正是在這一次會議上,習主席指出,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努力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軍民融合發展由此上升為國家戰略。
前進的路上,既有春風化雨的細微變化,更有縱橫捭闔的大手筆。隨著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激發了各方面參與熱情。同時,針對一些人鉆制度空子,走灰色地帶,甚至打著“軍民融合”旗號從事違法違規活動的現象,軍地多次出臺文件予以制止。
推動軍民融合領域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改革,是習主席反復叮囑過的工作。軍隊代表委員一致認為,通過法規制度和體制機制推動軍民融合向制度化、規范化邁進是實現深度融合、快速融合“深水突圍”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軍地雙方主動作為,以制度創新為重點任務,以破解影響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為主攻方向,已經探索出一系列新的機制,帶來發展新氣象。
——新機構應運而生。2017年1月,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成立,隨后31個?。▍^、市)相繼設立軍民融合領導機構,中央軍委進一步明確了軍隊軍民融合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歸口管理。
——綱領性文件出臺。伴隨《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等黨和國家一系列軍民融合頂層設計文件出臺,《軍民融合發展法》也被列入69件“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之一,進一步明確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
——配套政策日益完善。各領域、各區域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00多個軍民融合協作區、示范基地、科研中心遍布全國。
回看這一過程,軍隊代表委員清晰感受到,隨著根本性、長遠性的機制建立與完善,軍民融合發展的國家戰略,正一步步呈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創新體系加快建設,開創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
兩會前夕,王明孝代表帶領的創新團隊,將地方的虛擬現實技術引入陸軍實景戰場模擬訓練的合作有了重大進展。這幾年,這一創新團隊堅決落實習主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指示,在測繪導航和戰場建設上取得不少成績,獲得多個軍隊科技進步獎。
一個創新團隊在軍民融合領域的不懈探索,折射的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理念在部隊落地生根的喜人景象。
加快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是習主席反復提及和強調的,也是軍地各級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方向。從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和資源共享到國防科技工業和武器裝備發展,從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到軍地人才雙向培養交流使用,從社會服務和軍事后勤統籌發展到國防動員現代化建設……談到軍民融合帶來的身邊的變化,軍隊代表委員表示,軍民融合的步子越大、速度越快,就越能贏得發展先機;融合的程度越深、措施越實,就越能夯實發展根基。
“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路要繼續走下去。習主席的話說到我們的心坎里去了。”來自空軍的付國強代表介紹,2018年,379名首批青少年航校畢業生進入空軍航空大學,至今已有半數當選班長和模擬連排干部,擔任骨干的比普通高中生飛行學員多38%,初步展現出軍民融合超前培養軍事飛行人才的良好效益和廣闊前景。
奮楫者先、創新者強。“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是搶占國際戰略博弈制高點、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要途徑。”來自空軍的高級工程師李鴻代表說,“對照習主席提出的加快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格局,我們在這方面的現實差距不小,發展潛力同樣巨大。”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書寫融合共享、創新發展的壯麗篇章,這是軍隊代表委員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