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日前發布的《2018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演進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4709.1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領先于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傳感器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核心,是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工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將給傳感器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在物聯網的世界里,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是搭建用戶與其周邊眾多設備(如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機器人和無人機)之間的橋梁。然而,僅僅憑借設備的傳感和連接根本不足以實現物聯網的遠大目標。只有以人為本,即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日常挑戰、使生活更便捷并提升易用性,物聯網才能取得成功。此外,隨著周遭環境的日益復雜,各類設備對眾事物無時無刻的傳感功能也讓傳感器供應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下面將從傳感器供應商的角度探討這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市場上的壓力傳感器存在的問題包括工藝復雜、成本高、抗干擾能力差、維修不易。有別于一般的壓力傳感器, 伊瑪隆重推出全不銹鋼智能型壓力傳感器。伊瑪新款壓力傳感器設計原理新穎,尤以精度高、體積小、重量輕、堅固、耐腐、抗振,為工廠自動化的設計、實施以及運行提供更高的穩定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其廣泛應用于水利水電、智能建筑、生產自控、航空航天、軍工、石油化工、船舶、機床、管道等行業。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究中心汪正平與孫蓉領導的先進電子封裝材料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低成本、可印刷、高電導率等功能特性的柔性可拉伸導電材料,并成功應用于柔性應變傳感器,實現對人體運動行為的實時監測。
商用無人機已經開始用來執行一些任務,比如監測石油鉆臺和莊稼,不過這些任務的完成除了需要無人機本身以外,還需要技術精湛的地面操作員,以及使用預裝的地圖或通過無線連接獲取的數據。
M-2004是一個4端口數字溫度傳感器模塊,支持2或3線式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總測量溫度范圍為-55~ 125°C,當測量溫度在-10到85°C之間DS18B20溫度傳感器具有±0.5°C的高精準度。以菊花鏈接線方式每一個端口最長距離為100米,最多可接20個DS18B20溫度傳感器。 M-2004模塊完全符合RoHS標準,并具備4kV ESD保護以及3000 VDC的模塊內部隔離。
在2016年漢諾威工業展上,SICK公司展出了多種滿足前瞻性應用的創新傳感器解決方案,并 打出了“Industry 4.0 Ready”的口號。作為工業傳感器領域的技術供應商,SICK公司充分展示了智能傳感器數據的廣泛應用領域:從高度集成、復雜的云端網絡服務、實現物流 透明化的車間現場監控系統到自主機器人控制等。
看一看谷歌、Facebook、亞馬遜這些公司正在做什么?正在忙于收購。谷歌從2010年開始平均每個禮拜會收購一家公司,涉及到人工智能、VR、3D、智能家居、云技術。這些新技術新應用都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那就是需要傳感器。
GHQ42S最新型透明物體檢測傳感器首次采用不銹鋼外殼設計,提高耐酸堿腐蝕的能力,同時高達IP69K防護等級的不銹鋼外殼可經受頻繁沖洗。
O300和O500 SmartReflect智能反射式透明物體檢測型傳感器在透明物體檢測方面樹立了新標準。無需反光板的智能反射式光電傳感器是同類產品中唯一能夠檢測任 何形狀、任何結構的透明物體的傳感器,其感應距離長達1米。這兩款相機可選配塑料外殼以及衛生級和防沖洗型等不同設計,適用于包裝行業的各個領域,堪稱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被全球科學界預測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的物聯網技術,其核心便是儀器儀表設備中通常都具備的一個小小的器件——傳感器。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繼劃時代的邦納無線Q45傳感器系列產品推出之后,滿足了不同行業客戶對于不同檢測模式的要求。作為無線Q45傳感器系列家族的最新成員,無線Q45振動溫度傳感器主要用于對大型大功率電機設備的預防性維護。該產品的推出依舊秉承著美國邦納所追求的功能專業化,操作簡便化,布設快速化的理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傳感器信息融合至今已形成和發展成為一門信息綜合處理的專門技術,并很快推廣應用到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自動控制、交通管理和醫療診斷等多種領域。
十年內“即時檢測”的潮流會到來。生物傳感器的物理形態和應用情景將實現個性化。未來十年,生物傳感器的發展不再是像智能手表或者健身手環那樣,而是通過3d打印技術實現個性化的需求。
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高精度硅壓力傳感器即將在福州量產。日前從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牽頭的“高精度硅壓力傳感器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項目,獲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863計劃”)立項。該項目將打破國際技術壁壘,為國家工業安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