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網絡安全現狀與隔離技術應用
二、案例介紹
2.1許昌市公安局用戶需求
2.1.1物理隔離
2.1.2數據交換
2.2網絡部署
2.3解決方案
2.4實現的功能
2.5性能指標
2.6整體方案
三、總結
一、網絡安全現狀與隔離技術應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不斷發展,信息存儲,交流,發布都變得十分便利。基于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電子政務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改變了部門間的管理方式,降低了企業運作的成本,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可是,人們在享受互聯網所帶來的方便的同時,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破壞者,出于各種目的,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漏洞來對網絡上的主機、服務器和軟件等要素實施攻擊,給企業,政府部門造成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損失。銀行,政府,軍隊等國家高度涉密的部門,更是“談黑色變”。對于網絡安全的憂慮極大的妨礙了辦公自動化的推進。網絡安全,成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為有效地保障機密數據,國家有關部門于2000年1月1日起頒布實施《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不得直接或間接地與國際互聯網或其它公共信息網絡相連接,必須實行物理隔離”。
但是內部網絡絕不應是可以定義邊界的信息孤島,要發揮網絡的優勢,內網外網之間必須進行數據交互。許昌市公安局內部網絡上運行著各種關鍵信息系統,安全性至關重要,又絕對不能和Internet直接相連。所以,必須采用既能保證網絡之間的物理隔離,又能夠進行安全的交換數據的技術措施和方案。
而對于網絡間的數據交換需求,在討論新的安全技術之前我們首先來看以前的設計方案中經常使用的兩種進行信息交換的兩種方案:
1、人工方式(磁盤、移動式硬盤、手提式電腦等)
2、每日的定時撥號(連通外網和內網)
對第一種方案我們看到它確實實現了物理隔離,而且也能夠進行信息交換(把外網的數據通過人工的方式拷貝到內網),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它所帶來的問題:1、安全性:由于實現了物理隔離,安全性比使用一般的安全設備如防火墻要高,但是也有可能引來人為的安全問題,如傳輸時所使用的磁盤是否帶有病毒等等,并沒有一個很好的控制方式。2、時效性:采用人工方式不可避免帶來時效性低下的問題,在電子政務初期采用人工方式可能對整個系統的性能影響不是很明顯,但是隨著業務的開展,采用人工方式必將妨礙整個工作開展,會極大的降低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
第二種方案無論是安全還是時效性來說都存在問題,特別是安全性方面:定時撥號其實在內網和外網之間建立了物理鏈路上的連接,一旦外網出現安全隱患(如網站被攻破),盡管其間采用安全工具(防火墻等)保護,就有很大可能把這些隱患帶給內網,因此這種方案單從安全角度來說就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時效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而且隨著整個系統對時效性的要求越高,內外網連通的頻率越高,內網就越不安全。
電子政務旨在簡化政府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在安全和時效性方面都得不到很好的保證,就會違背當初設計的初衷。以網上審批程序為例:對于用戶通過互聯網遞交到電子政務對外網站上的申請,政府人員對其進行審批、登記備注的信息只能通過手工方式遞交給內部網。這樣導致信息無法及時傳遞給內網,制約了整個電子政務業務的開展,采用人工數據方式弊端也就暴露無遺。可一旦在內外網上建立一般的數據交換通道(如采用防火墻、VPN等)卻又沒有辦法保證核心數據安全。這里采用以前的設計可能就導致出現了矛盾:安全性高就束縛了業務的發展,業務的正常開展卻又帶來安全隱患。
那么是否有一種既能保證電子政務的正常開展又能保證物理隔離(核心數據安全)的解決方案呢?網絡隔離系統SafeDoor(上網模塊、郵件模塊、數據交換模塊、反向代理模塊、流代理模塊)提供了一整套安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