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飛速發展過程中,電力是保障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但隨著全球不斷變暖,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影響到輸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影響到電力供應的可靠性。早期輸電系統是靠人力巡檢,運行效率低,周期長,更缺乏實時監測手段無法反映線路的真實狀態。隨著無線傳感器網絡(WSN)、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輸電線狀態的實時監測現在已經可以實現。
一、 總體方案
對高壓輸電線路的監測對象主要是監測輸電線路的溫度、絕緣子漏電監測、線路覆冰監測、輸電塔的傾斜度監測、塔邊的風速和雨量等氣象信息監測;監測設備一般固定在輸電塔上。
監測數據的實時傳輸需要穩定可靠的網絡,對于很多輸電塔布置偏遠的山區,有線方式的傳輸由于施工成本高,線路布局困難而難以實現。無線方案是最佳選擇,但在有些地方,特邊是山區,GPRS 信號不能完全覆蓋,因此WSN 網絡、AD-HOC 無線網橋、GPRS 網絡共同組合的網絡模式是最佳選擇。WSN 網絡實現輸電塔的PAN 傳感器網絡的數據傳輸;AD-HOC 無線網橋實現塔與塔之間數據的傳輸;GPRS 實現數據的遠程傳輸。三者組合可以實現跨區域全覆蓋的
完整監測網絡系統。網絡系統構成如下圖:
二、 PAN 傳感器網絡
在一個高壓輸電塔上,需要監測的傳感器比較多,而且分布在不同位置,在這樣高壓、高危的環境里要建立一個有線網絡,對設備的安裝提出極大的挑戰。隨著低功耗、短距離的無線模塊出現,在一個高壓輸電塔上構建一個傳感器網絡越來越被行業接受。獨立的傳感器使用太陽能或者電池供電,信號傳輸使用無線射頻方式,不僅解決了安裝難題,而且易于擴充網絡和維護,系統成本也相對低廉。無線傳感器可通過定時發送數據方式,上傳傳感器數據信息。JRc6 是一款低功耗基于AD-HOC 協議的無線數據傳輸模塊,體積小,可以工作在休眠模式,間斷發送數據,每次從喚醒到發送數據完畢只需要10ms 左右,可以大大降低系統功耗。
三、 輸電塔之間的智能多跳
由于輸電線路途經的地理環境復雜,除布線困難外,有時連移動公網信號也難以覆蓋。JRc1 一款基于AD-HOC 協議的中長距離無線模塊,視距可以傳輸4kM 左右,采用動態路由算法,支持自由多跳傳輸,可以在中間某節點損壞情況下,尋找新的路由節點,恢復數據通信。使用JRc1 作為無線網橋,通過數據的自動路由多跳,使6~8 個網橋共用一個GPRS 端口。每個輸電塔配置一個無線網橋,一個無線網橋配置一個JRc6 模塊和一個JRc1 模塊;JRc6 模塊用于和本輸電塔內的WSN 通信;JRc1 模塊用于遠距離、多跳的自動路由數據傳輸。
四、 GPRS 網關
每6~8 個輸電塔作為一個AD-HOC 無線多跳智能網絡單元。每個單元配一個GPRS 網關,通過公網直接把數據發送到控制中心,這樣可以通過多個GPRS 網關,構成一條數百公里的輸電線路監測系統。GPRS 網關如下圖:
五、 總結
本系統通過三個網絡的組合,實現了高壓輸電線路的實時監測。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現場的施工難度,提高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