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3日消息,記者從日前在上海舉行的2009年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議上獲悉,今年1至10月,我國新接船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超過韓國,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居世界第二。
數據顯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2009年中國新承接的船舶訂單為1911萬載重噸,大幅超過日本和韓國,位居世界第一,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分析,1至10月份新接訂單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由進出口銀行提供買方信貸給予支持的。另外,船舶產業投資基金、金融租賃公司以多種形式與造船企業合作解決撤單和棄船問題,緩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這表明國家《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落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朱宏任認為,世界造船業存在一個演變規律:日本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得到快速發展,韓國在兩次石油危機中崛起。進入新世紀,世界船舶工業形成了韓、日、中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世界造船中心也將加快轉移,一些發達造船國家由于成本等因素進一步退出主流船舶市場,而中國船舶工業所具有的技術、資金和勞動力綜合優勢將更加突出,還有很大潛力和提升空間。
專家同時指出,我國船舶工業最困難的時期尚未到來。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調研,今年1至10月,中國造船業船舶撤單情況未好轉,延期交船現象仍在延續;船價指數繼續下降,低價競爭愈演愈烈,部分船廠面臨開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