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造船企業新承接船舶訂單從6月份開始走出了2008年四季度以來極度低迷的狀態,成交量有所放大,但2009年全年約有65%船舶企業沒有接到訂單,尤其是部分新興船廠。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在最新發布的《經濟運行分析報告》中指出,2009年前11個月,國內造船企業利潤增幅同比下降36.9%,船舶企業虧損額同比增加3.69億元。
分析報告指出,受航運市場逐步回暖的影響,我國月度造船產量已連續4個月超過400萬噸,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其中11月份承接新船訂單383萬載重噸,占全球11月份新船訂單的一半以上。
中船協有關人士稱,我國承接的新船訂單主要集中在兩大船舶集團公司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省的部分船廠。
2009年,各地方大型造船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1~11月份,主要造船省市船舶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上述人士分析,這得益于船舶振興規劃出臺后,各地及時調整了造船業財稅、金融、兼并重組、產業投資、結構和給予政策扶持。
1~11月,全國1859家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080億元,同比增長30.9%。此外,利潤總額316.4億元,同比增長8.3%。
統計還顯示,1~11月,我國造船完工量達到3654萬載重噸。中船協預計,全年預計完工量超過4000萬載重噸。
2009年我國仍然有30%左右的手持船舶訂單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被延期交付或撤銷,1~11月,船舶制造企業利潤242.3億元,同比增長19.6%;船舶行業虧損企業296家(包括制造、配套修理及拆船業),虧損額13.2億元。
造船業專家認為,個別船型新船價格回升并不意味當前造船市場已經調整到位,新船訂單量仍沒有放大到足以支撐新船價格企穩的水平,價格繼續回落仍是主要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