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技密集的航天發射中,士兵的舞臺有多大?今天,記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測站看到欣喜一幕——15個末端指揮崗位士官挑起大梁,25名高素質士官走上科技干部崗位,在備戰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中獨當一面,成為共和國航天發射場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四級軍士長何建軍是其中的佼佼者。身為載人航天發射場氣源專業指揮員,他主要負責生產和提供航天用氧,保障航天飛行產品順利升空。
“各號注意,檢測設備狀態!”“進行混氣操作!”見到何建軍時,他正在組織神舟九號發射任務供氣設備檢查,自信的雙眼緊盯設備,左臂上紅色“指揮”袖標格外醒目。
談及成長經歷,入伍前只有高中學歷的他一臉自豪:“從抄寫參數、拆裝設備起步,到現在組織指揮、技術抓總,祖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大有作為的舞臺。”
何建軍的確有自豪的“資本”:由他牽頭生產的航天用氧純度達到99.5%,航天用氮純度達到99.999%;給航天員提供的高純度氧氮混合氣體,純凈指標遠遠超過醫學標準;參與研制、裝配、調試的“增壓混氣氣源車”,在國內獨一無二……難怪發測站站長郭忠來這樣評價他:“他是氣源專業的‘頂梁柱’,能力素質不亞于科技干部!”
在發射場,像何建軍這樣的士官“頂梁柱”還有許多。以高技術密集的火箭測試系統為例,此前,火箭動力、控制、遙測等專業的15個末端指揮崗位均由科技干部負責,如今全部改由士官擔綱。
發射架上,熱浪滾滾;防護服內,悶熱難耐。堵漏、換件、組裝……燃料加注技師、三級軍士長劉華兵的動作有條不紊。“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只要有‘降魔專家’在,我們心里就特別踏實。”戰友這樣評價他。
上士陳澤鵬是“火箭大腦”箭載計算機單元的測試指揮員,對于自己的發展前途,他頗具信心:“既然走上干部崗位,就要向干部看齊,甚至超過干部!”
“讓更多的優秀士官取代干部、超越干部,是我們適應常態化、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一項舉措。”站長郭忠來介紹,近年來航天發射任務交叉并行,科技干部短缺凸顯,把優秀士官充實到專業技術干部崗位,有力促進了航天發射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