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敵”4輛坦克,為何沒得表揚,還挨了批評?7月11日,沈陽軍區某裝甲團通過剖析這一典型事例,讓全團官兵認識到:
信息化戰場瞬息萬變,每一個節點都可能影響全局,體系作戰尤其需要強化戰場協同意識。
7月8日,該團組織對陣地防御之“敵”進攻戰斗對抗演練。坦克三連作為穿插迂回分隊,擔負“奪占‘敵’縱深要點、阻‘敵’退路”的作戰任務。為了密切協同,
指揮所對他們出發時間、開進路線和進攻時機作了詳細部署。
戰斗打響后,主攻戰斗群與當面之“敵”展開激烈搏殺,一時間難分勝負。在炮火掩護下,三連抵達待機地域,官兵發現:“敵”在主攻戰斗群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正好退到了他們的攻擊范圍內。可此時,距離規定攻擊時間還差一刻鐘。
“再不打,他們就跑沒影了!”連隊戰士議論紛紛。可電臺受到電磁干擾,無法與上級溝通聯絡。危急關頭,張連長來不及細想,當即帶領官兵投入戰斗,擊毀“敵”4輛坦克。
戰果頗豐,三連官兵興奮不已。可讓大家沒想到的是,演練剛結束,團里竟然發來了批評通報。“我們摧毀‘敵’4輛坦克,不表揚就算了,咋還批評?”
面對官兵的不理解,該團專門進行演練復盤:原來,指揮所計劃由主攻分隊牽制“敵”前沿主力,然后在縱深攻擊群、穿插迂回戰斗群和特種戰斗群包圍下全殲“敵軍”。可由于三連提前出擊,暴露了作戰意圖。“敵”堅定了撤退決心,突出了重圍。
提前行動看似抓住了戰機,實則影響了戰斗全局。該團在對這一典型事件剖析的同時,按照實戰要求出臺《體系作戰節點協同規定》《體系作戰兵種協同八法》,提高部隊協同作戰能力。
記者感言
劉建偉
體系作戰呼喚“大協同”
采寫這篇稿件,記者想起了螞蟻抱團過火的故事。突遇大火,螞蟻會互相協作抱成團,層層疊加成螞蟻球滾過火堆。雖然外層的部分螞蟻會被燒死,卻保住了大多數螞蟻的生命,這就是協作的力量!
體系作戰更是如此。要想發揮信息主導作用,使各作戰單元、作戰要素攥指成拳,實現作戰效能的成倍躍升,要求每一個作戰要素都必須密切協同融為一體。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面對紛繁復雜的作戰體系,如何才能實現精準協同?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大協同”觀念,既要熟知自己擔負的作戰任務,更要對體系全局爛熟于胸。如此,才能真正打贏未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