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理論一旦掌握群眾,就會成為強大的物質力量。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是全軍首要政治任務,只有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把發力點往下沉,真正普及到基層、切實走近官兵,使十九大精神為全軍官兵所理解、所掌握、所信仰,才能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繪制的宏偉藍圖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指導思想先進、理論武裝先行,向來是我黨我軍的特有優勢。推動十九大精神真正進入軍營、武裝頭腦、撬動心靈,宣講與學習不能局限于做好“傳聲筒”,而要成為“播種機”,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基層官兵讀懂新時代、弄通新思想、邁上新征程。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在全軍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之際,我們再度“開營”,多路記者深入基層部隊、演訓一線,發現新時代里官兵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鮮活形式,聚焦新征程上官兵踐行十九大精神的奮進圖景,以更好地凝聚共識、砥礪前行。
(本期策劃 張磊峰)
中部戰區陸軍某炮兵團下士李天凱沒想到,“軍地聯合宣講組”開啟十九大精神宣講之旅的第一站,原本只能容納150人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多媒體教室竟然滿滿當當涌進來200多名師生。
“在大家印象中,我的家鄉是個煤炭大省。曾經嚴重依賴煤炭產業的后果是當地生態被嚴重破壞,地表塌陷、植被破壞,土地無法利用。”“習主席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采煤沉陷區建起了光伏示范基地,綠色能源成為時尚,今年回家探親時我看到以前的煤山變成了萬畝生態園,再也不用擔心白襯衫穿出去變成黑襯衫。”在隨后的宣講中,李天凱還即興把順口溜、快板詞加進來,充滿“泥土味”的宣講贏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真沒想到,十九大報告還可以這樣講,部隊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新窗口。”一直在認真聆聽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生會主席曹業臻對這場“不一樣”的宣講贊不絕口。
“怎么會想到通過聯合宣講組這種形式宣講十九大精神呢?”面對記者帶著贊嘆的詢問,該團政治處副主任王偉彬專門帶記者去了趟團史館。他指著墻上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說,“我們團在這方面有傳統優勢。1982年,團里就與駐地崔中旺村創造性地開展了軍民共建文明村活動,成為全國共建活動的發源地。”
“還有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王副主任介紹,該團與保定幼兒師范學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比鄰,這些年,3個單位一直在開展“理論聯學、支部聯建、人才共育”活動,更讓人欣喜的是十九大剛剛閉幕,以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院長姜穎為骨干,一個由高校黨代表、高校教師和基層戰士組成的“軍地聯合宣講組”在幾番溝通協調后隨即成立,在部隊、院校和地方巡回宣講。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其中的‘安全感’一詞更是成為參會代表討論的焦點之一,而‘國防綠’則是我們國家安全感的提供者……”姜穎在該團宣講時,一聲“國防綠”,頓時拉近了和臺下官兵的距離。隨著宣講的深入,姜穎已經從“安全感”拓展到十九大報告中自己所研究的勞動法專業領域,而這些內容對即將退伍的老兵來說,是最想了解的知識。由于與官兵關心的熱點問題緊密結合,又兼有專業性,臺下官兵聽得格外認真。
汽車隊四級軍士長李曉兵一直在認真做著筆記。作為一名入伍16年的老兵,李曉兵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政治理論學習,而這一次,他覺得耳目一新:“姜院長授課的方法角度很有新意,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聽到。”
在該團俱樂部門口,記者看到官兵們正在布置“見證咱炮團這5年”系列圖片展。2012年,該團接到移防命令,從老營區搬到了新營房,部隊戰斗力建設也邁入“快車道”,從“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組織聯合演習到抗戰勝利日大閱兵,再到今年的“沙場閱兵”,一幅幅記載歷史瞬間的照片,讓官兵強烈感受到部隊戰斗力的逐年躍升和祖國的日益強大。
“將院校優秀的人才請進來,也讓咱部隊英勇勝利的精神走出去。”該團政委鞏志國說,聯合宣講期間,他們準備把兩所學校的師生請進來參觀圖片展,在共享學習中把十九大精神傳播得更廣泛、更深入。
采訪手記
共享與共贏
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到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越來越多的共享產品走進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產能過剩+共享平臺+人人參與,“共享經濟”的鼻祖羅賓·蔡斯女士提出的這個共享經濟的公式,揭示出共享模式成功的基礎在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從這點來看,中部戰區陸軍某炮兵團在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中組建“軍地聯合宣講組”,正在開啟一種嶄新的“共享學習”模式。
借助地方政府和院校的優勢,把優質教育資源引進軍營,既能豐富十九大精神的宣講方式,又能開闊官兵的眼界;讓部隊的宣講員走出去,在傳播黨的聲音的同時,也能增進群眾對軍人、軍隊的了解。在請進來與走出去中“共享”,在人人學習、彼此認同中“共贏”,十九大精神的火種必將以燎原之勢越燃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