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場現代戰爭表明,夜戰即首戰。對地空導彈部隊來講,夜戰已由輔助性作戰樣式上升為重要作戰樣式,爭奪制夜權成為作戰謀劃的關節點、敵我奪控的聚焦點。中部戰區空軍地空導彈兵某旅深入研究夜間作戰的新“招數”,科學謀劃戰役、戰術層面的制勝之策,并將理論成果納入夜訓實踐環節,通過不斷創新完善訓法體系,打造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夜間作戰能力。
地方某公司研制的一款無火化烹飪裝備,在無火、無光、無電、無燃氣、無煤柴的情況下,只需在鍋底夾層放入一個燃料包后注入適量水,就可以加工制作熱食,降低了戰時暴露目標的風險。200份熱食加工完畢很快送到一線,官兵領取快餐后分散隱蔽就餐。就餐結束,保障人員立即回收掩埋快餐盒。這些快餐盒以天然小麥秸稈、竹子等為原料制作而成,綠色環保可降解,能滿足快速清痕的戰場要求。
12月1日,駐冀某師偵察營訓練場,小休息的哨聲剛落,快板聲就響徹訓練場。馬清、張久瑞等四名官兵站起來,為官兵們表演了快板《十九大報告說一說》。沒有舞臺,沒有主持人,演員本色出演,觀眾席地而坐,但是大家都很認真投入。節目在掌聲中結束,上等兵高明薛還意猶未盡:“臺詞朗朗上口、合轍押韻,里面有很多十九大精神的知識要點,特別便于記憶。”
該保障隊針對學習時間難集中、教育眾口難調等實際,把十九大精神學習化整為零,向小目標、小班組、小時段要效益,有效提高了針對性和覆蓋率。他們在抓好集中宣講輔導的基礎上,給每名官兵建立學習登記表,明確學習小目標;安排學習督導員每天向值班、輪休人員發放補課清單,并結合交班講評學習進展情況,確保學習不欠賬、人人不掉隊。
采取這種教育方式基于怎樣的考慮?“泛泛地宣傳十九大精神,容易空對空流于形式。”該基地政委沈剛道出自己的認識,“我們從新兵未來要承擔的機務工作入手,抓住他們‘敬英雄’‘追潮流’的個性特點,讓機務英模啟發新兵進行學習思考,讓最合適的人以最解渴的方式傳播黨的十九大精神。”
不久前,這個旅由數個方向幾十個分隊抽組而成,人員組成復雜,工作千頭萬緒。11月上旬開始,該旅黨委常委分別帶工作組深入基層,邊宣講十九大精神,邊開展調查研究,邊分析建設形勢,研究制訂了宣講領學、資料解讀輔學、外學參觀感悟、理論集訓強化等8項具體措施,明確了及時學、跟進學的有效辦法,提出了貼近學、融入學的管用招數,用十九大精神指導部隊建設發展。
偵察預警網絡如何構建、區域聯合保障如何實施……日前,中部戰區陸軍集中骨干力量組織專項作戰問題研究攻關,確保方案預案與新編制自主適應、戰役戰術與新體制融合對接,進一步提升戰斗力。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提高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
“區分現役干部、現役士兵和預備役官兵,一個主題編寫3個版本的教案,側重點各不相同。”這是11月13日上午,筆者從河北某預備役師直屬隊十九大精神宣傳教育課堂了解到的情況。戰士李文濤說:“臺上講的都是我們愿意聽、聽得懂、能記住的話,大家對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興趣更濃了,理解也更深刻了。”
理論一旦掌握群眾,就會成為強大的物質力量。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是全軍首要政治任務,只有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把發力點往下沉,真正普及到基層、切實走近官兵,使十九大精神為全軍官兵所理解、所掌握、所信仰,才能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繪制的宏偉藍圖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據悉,本次比武中,該團突出全員全裝、全天候、全系統的特點,圍繞5大專業、52個科目,充分檢驗了官兵在實戰條件下快速檢修排障的能力。參賽隊伍由干部、士官、義務兵組成,官兵參與率達66.7%。此外,他們還加入夜間科目,進一步考評了官兵在夜間處置情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