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光纜行業近日發布的上市公司業績表明,在經歷近3年的市場低迷后,光纖光纜生產企業出現了新的轉機,行業的拐點開始出現,行業整體復蘇已是不爭的事實。
統計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光纖光纜行業497家生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73.12億元,同比增長38.72%;出口額10.9億美元,同比增長53.17%。其中,同軸電纜及電導體出口額最高,同比增長57.08%;光纜出口額同比增長67.29%。
業內人士認為,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普遍出現好轉,表現出光纖光纜行業回暖、整體復蘇的跡象。目前,國內各大電信運營商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奧運會、世博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催生了市場強勁的需求。歸納起來,光纖光纜市場升溫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為3G運營做準備,主要用于3G基站的建設;二是村村通工程的全面鋪開需要大量的光纖光纜產品;三是銅價的上揚進一步加速了“光進銅退”的步伐。
目前的城域網建設是光纖光纜消費的主要領域,而電信運營商在這一領域內投資力度是最大的。行業協會人士介紹,我國通信類固定資產投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全國投資完成856.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1%。其中,電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1%;新增光纜線路長度27.2萬公里,達到432.2萬公里。統計數據表明,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光纖銷售達724.7萬公里,同比增長92%;光纜銷售684.4萬公里,同比增長79.3%。在幾大電信運營巨頭大規模投資拉動下,市場的剛性需求在逐步擴大,專業人士預計,今年電信運營商投資額將比2005年增長7%以上,今后一個時期光纖光纜市場將會持續看好。
據了解,盡管光纖光纜生產企業加大生產力度,然而市場仍然出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分析家認為,光纖光纜市場從2005年年底開始升溫,產品就開始供不應求。據一些光纖光纜生產企業反映,他們不僅有來自交貨期的壓力,而且還有來自光纖供應緊張的壓力。從國際市場看,光纖需求量不斷增加,然而反映到中國市場的情況是光纖數量減少。這是由于日本光纖大量供應歐美市場,減少了對中國市場光纖的供應量。此外,造成光纖市場供不應求的原因還與原材料(預制棒)的短缺有關。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市場的劃分更加取決于企業實力,由于受集中采購政策影響,進入門檻和價格透明度都比以前提高,具備規模效應的光纖光纜生產企業優勢會更加突出。目前,一些規模較大的光纖光纜企業,由于多年積累,已經樹立了知名的品牌,在運營商招標采購中明顯占據優勢。而面對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局面,中小企業的競爭壓力在行業復蘇的背景下,競爭壓力可能會更大。據此分析,光纖光纜行業的整合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