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雷達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反雷達技術的發展;反雷達技術的發展,反過來又促使軍用雷達技術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并展示出未來的廣闊前景。
未來雷達探測與對抗一體化。即綜合運用紅外、光電、激光、通信偵察等先進探測技術,將有源雷達、無源雷達、通信偵察、紅外/激光等探測手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多域綜合探測系統。這種系統不僅具有探測手段多樣、探測頻域寬、探測距離遠、覆蓋空間大、發現目標快、截獲概率高、目標識別能力強等優點,而且靈活隱蔽,抗干擾、抗硬摧毀能力強,可實現探測與對抗一體化。
無源探測定位網絡實用化。各種軍用裝備工作時,會有意或無意地輻射電磁信號。因而,可以使用一定數量、覆蓋一定區域的無源探測定位設備構成網絡,對目標進行識別、定位。這種無源探測定位網絡具有高度的隱蔽性、廣泛的適用性、寬廣的空域覆蓋、極寬的頻域覆蓋、遠距離的縱深覆蓋、精細的目標識別等特性,可探測隱形目標,且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
雷達預警體系網絡化。由于電子對抗技術不斷發展,使用單部雷達進行防空作戰將很難完成作戰使命,所以未來將通過對多部不同體制、不同頻段、不同極化方式的雷達巧妙布局,形成雷達預警網,使綜合探測效能空前提高。
低截獲技術廣泛應用。軍用雷達將廣泛采用信號擴譜、偽噪聲編碼、功率管理和頻率捷變等綜合性技術措施,使敵方很難偵察到雷達本身的存在。這樣,在對付敵方偵察、干擾和反輻射武器攻擊時,將使雷達的性能進一步提高。
目標探測與識別一體化、智能化。根據未來作戰的需求,雷達不僅要及時探測到對方的目標,還要能對這個目標的各種特性(如飛機架數、大小、形狀、類型、作戰意圖等)進行識別,甚至能對目標自動成像,從而實現目標探測與識別一體化、智能化。
預警系統實現全球空天一體化。常規雷達受地球曲率的限制,有效距離僅幾百公里。因此,對于遠程低空目標,需采用超視距雷達,以克服地球曲率的影響;而對于遠程中高空目標,則采用大型相控陣雷達。如需探測更大的空域,發現低空、超低空目標,則要大力發展星載雷達、氣球載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等,以增加預警時間,奪取戰場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