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全國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會議并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出席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主持會議。
會議采取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通過在全國2200個各省市縣進行直播,各電視臺進行錄播的方式,組織全國各地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有關黨政領導同志、統戰部和工商聯機關干部收聽收看。
在報告中,陳志列首先表示,民營企業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黨的政策,不能忘記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機遇。但同時也要明確的認識到,低端產業絕不是民企的宿命,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是企業的生命力。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民營企業的起步大多是在低端制造業和服務業。因此,在人們的思維習慣定勢里:中國的民營企業只能做一些“三來一補”的產業,只能做產業鏈低端,就應該沒品牌,給外國企業代工;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生存。
陳志列則認為,企業僅僅靠模仿別人的產品,制造加工低端產品,一定會短命。所以,研祥一開始的定位就是要自主創新,硬件也好,軟件也好,就是要做到與眾不同、質量過硬。從地鐵設備的投放到北京奧運會門禁系統的奪標大戰,陳志列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證明了研祥在特種計算機領域的科研能力和產業化能力已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最后陳志列說:“作為一名國內培養的研究生,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種很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通過我們的技術、產品和管理的創新,通過在完全平等和開放的市場競爭中戰勝對手,博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