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即是“十二五”的圓滿收官,也是“十三五”的布局起點。當前,中國制造業發展進入新常態,各行業轉型面臨諸多因素相互疊加的挑戰和機遇。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相關部門必定是以新思路和大氣魄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開始制定“十三五”規劃相關工作,雖然距離定稿發布尚且還有段時間,但外界對其皆充滿了好奇與期待。為此,恒研小編特別策劃《“十三五”規劃前瞻》系列報告,讓大家全面了解相關行業“十三五”規劃制定進展與設想。本期《“十三五”規劃前瞻》聚焦大數據產業。
“十三五”規劃前瞻之大數據篇
9月6日,國務院公開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一文激起千層浪,部分企業聞風而動,相關概念股也是迅速走俏。《通知》指出,大數據產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那么,進入“十三五”時期之后,大數據產業如何適應?
從84億到115.9億
這樣的增速說明了什么?
中國信息
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15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
工控中國對《報告》中一組數據印象深刻。《報告》中寫到,2014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約為84億元,而2015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預測將達到115.9億元。
市場規模增長38%,這樣的增速說明大數據應用空間正在進一步鋪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應用大數據。《報告》指出,計2016年至2018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維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恰好也說明了這點。隨著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實施以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萬物互聯時代日漸逼近,大數據已經從概念炒作走向了穩步發展時期,這是大數據產業在2015年迅速增長的重要動力。
對大數據而言,是機遇還是挑戰
2015年行進過半,“十三五”時期即將到來,這對大數據產業來說,究竟是機遇還是挑戰?有人認為,隨著聯網強勢發展以及政策力挺,大數據產業可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十三五”期間,大數據產業鏈公司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大數據產業鏈——行業應用
那么,在大數據產業鏈中,哪些公司或將受益呢?大數據產業可分為資源、技術與應用上中下三大領域。上游自然是數據資源型公司。在互聯網+時代,任何公司都有可能成為數據資源公司,數據將成為公司持續變現的資本。誰掌握的數據資源多,誰就等于握有競爭主動權。
中游是數據技術型公司,在大數據產業發展初期,硬件、基礎
軟件、分析服務與
信息安全等將成為直接受益的部分。數據技術型公司未來發展應該是立足于技術向數據資源型與應用型轉型,提升發展空間。
下游是數據應用型公司。按照數據對象劃分,可包含互聯網大數據、政府大數據、企業大數據、個人大數據等,其中互聯網大數據是已經開始得到有效利用的細分領域,而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大數據應用才剛剛開始,是“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應用的重要發展方向。針對下游應用型企業,具有突出創新能力與行業整合能力的公司更具競爭力。
也有人認為,正處初始階段的大數據產業,看上去很美,實則遭遇了各種尷尬。進入到“十三五”時期,市場再火爆,政策再給力,有些行業必須突破的瓶頸依然存在,不解決反而成為行業壯大的阻力。
例如,數據孤島是大數據行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一方面,各行業、企業和政府都在竭盡所能地采集數據、占有數據和利用數據。另一方面,大部分數據被各個行業、企業、機構和政府封鎖起來,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無法自由流通,數據之間缺少連接。尤其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大數據很可能是他們不愿被揭起的“傷疤”:數據驅動戰略和數據量不足卻使他們無法很好地使用大數據。
機遇與挑戰總是并存的,沒有哪個行業能夠獨享機遇而不接受挑戰。“十三五”時期的大數據,市場規模擴大與商業應用日趨成熟是必然的,但前提是攻破目前遇到的阻礙,如上述所說的數據孤島問題。
大數據“十三五”規劃或年底見面
今年7月31日,工信部
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組織召開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第一次工作會議。會上成立了由25家單位組成的規劃編制小組,討論規劃編制工作方案、規劃草案、任務分工、近期工作安排等。
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啟動
據了解,大數據“十三五”規劃編制采用“眾包”的形式委托各參與單位進行研究,充分利用產、學、研各界的優勢資源,將規劃的研究、制定與實施結合起來。產業一線的單位既參與規劃研究、調研、座談,也是未來產業規劃實施推廣的主力軍,有助于激發全產業鏈貢獻智力、爆發活力。
從目前已公布的消息看,大數據“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預計將在今年三季度成稿,經相關部委審議及征求行業意見后,有望于四季度正式發布。做好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對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 ”國家戰略、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只言片語”中找玄機
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資源共享和協同合作,在工業大數據、大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大數據交易、大數據安全、大數據標準、大數據行業應用等領域開展專題研究。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要以創新應用為驅動,圍繞大數據產業培育這一核心,抓好大數據產業關鍵能力培養、大數據創新應用培育、大數據開放共享環境建設等方面工作,做好與國家各項規劃部署的銜接和支撐。
從這段會議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大數據的“掘金”機會。“十三五”時期,大數據產業市場容量的增長和下游應用領域的深化將進入全新加速階段,對大數據產業鏈全面把握,即能提前布局,抓緊投資機會,如大數據資源、大數據
存儲和運維、大數據分析應用、大數據安全。
十三五時期,大數據“掘金”機會
參與大數據產業“十三五”規劃制定的中國電子信息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安暉曾在記者采訪中透露了十三五規劃會涉及的內容:一是,技術產品服務的創新;二是推進大數據產業實現在重點行業的應用;三是制定相應標準規范。這些指導性意見的出臺,對未來五年的大數據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從安暉透露的消息中,我們可以確定一點的是,大數據標準化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研制大數據相關標準,并推進落實,能夠為大數據的市場化應用提供支撐。據悉,我國國家標準委正在著手制定首批共十項大數據標準,分別是大數據術語、大數據技術參考模型、數據交易平臺交易數據描述、數據交易服務平臺通用功能要求、數據能力成熟度評價模型、多媒體數據語義描述要求、科學數據引用、數據溯源描述模型、數據質量評價指標和通用數據導入接口規范。有專家認為,若“十三五”時期國內大數據標準化進程能夠得到逐步推進,困擾大數據行業的瓶頸或將得到部分解決。
此外,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也為下一步“大數據”十三五規劃的正式出臺定下了基調。《綱要》指出,“共享、深化、安全”成為發展大數據產業頂層設計方案的三個核心關鍵詞。這三個關鍵詞透露出國家在扶持大數據發展的基本方向:一方面,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未來將加大對政務IT基礎設施系統的建設和投入,加大政府信息資源平臺的共享和開放,方便公用事業及政務管理等大數據資源為公眾服務;另一方面,鼓勵與提倡大數據產業場景化的應用,深化大數據與各行各業的融合也是國家力推的一個方向;再者,大數據安全正成為和云存儲、云網絡等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信息安全需求度伴隨著大數據快速發展日趨集中化背景下,國家將重點培育優質的信息安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