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天津市濱海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物聯網事業部下轄實驗室順利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評審組進行的現場評審。這是國內首家軍地共建物聯網感知測試領域的獲認可實驗室,也是天津市首家物聯網相關檢測實驗室,填補了濱海新區在電子信息領域沒有獲認可實驗室的行業空白。記者了解到,自落戶新區后,物聯網事業部已逐步建立起自主物聯網感知測試認證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院士中心以及產業化公司的“三中心、一企業”的格局,從而推進本市自主可控的信息化產業發展更進一步。
“三點一線”工作取得新進展
“去年,我們完成了‘三點一線’的重點工作。沿著打造國內自主物聯網感知生態系統這一發展主線,我們建成了國內領先的自主標準物聯網感知測試認證體系,同時覆蓋感知、傳輸、應用的物聯網產品體系初具規模,推動自主標準體系產品在各個行業的融合應用也初見成效。”天津市濱海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的物聯網事業部總工程師李潤澤告訴記者,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建設,物聯網事業部已經形成了國內領先的自主標準射頻識別技術測試認證實驗室、設備與芯片級電磁兼容測試認證實驗室,為天津成為自主物聯網領域排頭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物聯網事業部依據自主標準所打造的物聯網感知測試認證中心,可以為我國物聯網建設提供科學規范、權威公正的測試認證服務,規范感知設備的研制、生產、入網、運行全程;而工程技術中心則主要承擔電子標簽、讀寫器等感知設備芯片研發和(電磁兼容)EMC測試電路的設計工作。其成立的目的是推動優秀技術的產業化速度,是國內唯一集自主標準物聯網感知科學基礎研究、關鍵制備技術研發和工程化、產業化技術研究為一體的產學研聯合體。而以歐陽曉平院士團隊為首的院士中心,潛心研發自主物聯網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技術,致力于對智能機器人共用技術進行創新。
據李潤澤介紹,目前物聯網事業部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產品體系,自主產品種類涉及標簽芯片、讀寫器芯片等上百種設備,幾乎覆蓋了整個物聯網構架下的所有關鍵環節。依托現有的產品體系,利用全軍物聯網建設過程中積累的大型信息系統集成經驗,物聯網事業部已經可以打造出一個完整的自主物聯網生態小系統。
具備關鍵技術核心競爭力
“小到飯卡、公交卡,大到無人超市、倉儲物流、智慧城市,都離不開射頻識別技術的支持。”李潤澤解釋說,射頻識別技術利用的無線射頻,可以對物品進行實時的感知和記錄,可以極大節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從2008年開始,事業部核心團隊就一直致力于射頻識別技術的技術攻關、設備研制以及標準制定。目前,從養老領域到工業自動化領域再到保密領域都可以找到我們自主技術的身影。”
據了解,目前物聯網事業部已擁有一支集無線通信、微電子、計算機、信息系統等多學科融合的物聯網感知技術科研創新團隊,在射頻識別關鍵技術攻關、射頻識別電子標簽芯片研制、射頻識別標準制定、射頻識別系統建設等物聯網感知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當談及制約我國物聯網發展最大的瓶頸時,李潤澤表示,一直以來國際大型企業和組織都會根據自己的利益去建立屬于他們的標準,然后用這套標準來“殖民化”我國的物聯網市場。這造成了很大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信息隱私得不到保護和行業話語權上影響較弱。因此,天津市濱海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的物聯網事業部要做的不僅僅是讓世界萬物“開口說話”和“互聯互通”,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推廣我國自己的標準體系,讓物體之間開口說相互聽得懂的中國“普通話”。
“我們首先規定了物體之間溝通的一套語言,并且建立了測試認證中心用來檢測這些語言是否合乎規范,增強規范性。同時,我們還要給每一個物體都賦予一個電子標簽,這個標簽正是令它們開口說話的‘聲帶’。”李潤澤說,經過多年的積累,目前物聯網事業部主持和參與制定了一整套物聯網的國家自主標準,并成功研發出符合該標準的標簽芯片和讀寫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