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4年風云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全國風云氣象衛星學術研討會)在云南玉溪召開。本次大會以“風云衛星: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氣象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通過新技術發展、新模式融合、新產業拓展,為推動氣象衛星和空間天氣業務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的海洋一號D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制。衛星成功入軌后,與2018年9月7日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近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我國最后一顆(第55顆)北斗組網衛星已于4月4日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并計劃于6月中旬完成發射。據悉,此次發射任務中的多項重要軟件測評工作仍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航天中認公司繼續擔任,目前各項測評工作均已陸續完成!
3月24日11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制,采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于開展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
5月18日,中科人才技術交流發展中心深圳中心、北斗衛星導航應用技術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恒基科技有限公司落成慶典在深圳隆重舉行。本次戰略合作方之一的北斗衛星導航應用技術工程研究院是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動商業航天發展和推廣衛星應用而成立的非盈利性組織。
在福建省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一條措施》中,措施數比四年前多了三條。注意到,其中的重要增項是“促進衛星應用產業和數字經濟軍民融合發展”。而在另一邊舉行的數字中國峰會上,福建省政府也和國家航天局一起,主辦了一場衛星應用分論壇,將軍民融合作為分論壇的重要議題之一。
今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與之相關的衛星產業也再度獲得人們的關注。近幾年,我國衛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在通信、氣象、遙感、導航等領域均發揮重要作用,隨著衛星成本不斷降低,商業航天獲得社會資本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加入這個領域。
近日,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產品檢測認證聯盟首屆會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本次大會進一步落實了《北斗衛星導航檢測認證2020行動計劃》,有助于推動北斗導航產品檢測標準體系建設。大會公布了聯盟組織架構、理事會和專家委員會成員名單,宣讀了2018年工作計劃,發布了聯盟標識和聯盟網站,并對聯盟成員單位進行了授牌。
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將實施以長征五號發射、嫦娥四號探月和北斗衛星組網為代表的35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射次數創歷史新高。據悉,2018年是航天科技集團成立以來型號任務最繁重、最重要的一年,多項重大專項任務進入研制關鍵階段,重大發射和飛行試驗次數、生產交付數量將創歷史新高。
12月7日,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宏山,黨組成員、副局長陳向陽一行赴陜南、關中地區調研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項目進展情況并進行現場指導。局基礎測繪管理處、省第四測繪工程院有關人員陪同調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的高精度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它既是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陜西省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
交通運輸部23日表示,我國的北斗系統及北斗系統搭載遇險搜救載荷寫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中軌搜救衛星系統框架文件,這標志著北斗系統加入國際搜救衛星系統邁出了第一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介紹,國際搜救衛星系統是由美國、前蘇聯、法國和加拿大聯合開發的全球公益性衛星遇險報警系統,為航海、航空和陸地用戶提供免費的遇險報警服務。
日前,合眾思壯(002383)在京召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研討會暨科學技術指導咨詢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科技委6位院士、10位專家和政府機關、行業協會領導,共計56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公司首席科學家沈軍主持,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李志剛總工程師代表行業主管單位致辭。
10月24日,中科院研究員、龍芯CPU首席科學家胡偉武表示,現在龍芯已經應用于包括北斗衛星在內的十幾種國家重器中,以及應用于職能機構辦公等信息系統中,還走到了國外,首先實現了從基本可用到可用的跨越。胡偉武稱,龍芯的性能已經超過了國外主流CPU的低端系列產品,正在向中高端邁進。目前已經過了積累期,到了快速發展的時候,相信自己干到第30年的時候,我們會有一個包括CPU、操作系統在內的技術平臺,支撐國家的信息產業以及工業信息化發展。
今天,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上海召開,高精度時空信息服務正在逐步滲透并服務于各行各業。此次年會以“定位,萬物互聯”為主題,全方位體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及世界各大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展現衛星導航與新興技術融合發展趨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 楊長風:通過我們北斗提供的時空連接方式,把萬物連接起來。北斗系統只有和其他一些系統融合在一起,共同應用,才能夠共同的發展。
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于10月29日在京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潘建偉憑借其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潘建偉上臺領獎并發表獲獎感言。 潘建偉表示,感謝未來大獎的幾位捐贈人,因為他們設立了未來大獎,讓科學在中國得到了更多的普及和重視。他也對妻子及父母等家人、量子墨子號衛星團隊等人表示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