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表面及孔徑的概念:
比表面積是指每克物質所具有的表面積。比表面積分為內比表面積、外比表面積和總比表面積;孔徑是指多孔固體中孔道的形狀和大小,其是極不規則的,通常把它視作圓柱形而以其半徑來表示孔的大小。孔徑分布常與吸附劑的吸附能力和催化劑的活性有關。通常未注明情況下粉體的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粉體顆粒外部表面積和內部孔結構的表面積之和,單為m2/g。理想的非孔性物料只具有外表面積,如硅酸鹽水泥、一些粘土礦物粉粒等;有孔和多孔物料具有外表面積和內表面積,如石棉纖維、巖(礦)棉、硅藻土等。測定方法有容積吸附法、重量吸附法、流動吸附法、透氣法、氣體附著法等。多孔物質或固體粉末及納米材料的比表面積是用于評價它們的活性、吸附、催化等多種性能的重要物理屬性。測定粉末以及納米材料的比表面積(m2/g),這在化工、橡膠、陶瓷、建材、冶金、農業、軍工等行業中,對于探求材料的力學、機械、光學、電子等性能以及用納米材料改進傳統產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比表面及孔徑的測量方法:
目前,測定分析比表面積的儀器有專用的比表面積測試儀,國內比較成熟的是動態氮吸附法,07年后,國內靜態法比表面積及孔徑分析儀也迅速發展起來。
氮吸附法根據吸附過程和吸附質確定方式的不同又分為動態色譜法和靜態法:
1、動態色譜法是將待測粉體樣品裝在U型的樣品管內,使含有一定比例吸附質的混合氣體流過樣品,根據吸附前后氣體濃度變化來確定被測樣品對吸附質分子(N2)的吸附量;
2、靜態法根據確定吸附吸附量方法的不同分為重量法和容量法;重量法是根據吸附前后樣品重量變化來確定被測樣品對吸附質分子(N2)的吸附量,由于分辨率低、準確度差、對設備要求很高等缺陷已很少使用;容量法是將待測粉體樣品裝在一定體積的一段封閉的試管狀樣品管內,向樣品管內注入一定壓力的吸附質氣體,根據吸附前后的壓力或重量變化來確定被測樣品對吸附質分子(N2)的吸附量。
比表面積檢測其實是比較耗費時間的工作,由于樣品吸附能力的不同,有些樣品的測試可能需要耗費一整天的時間,如果測試過程沒有實現完全自動化,那測試人員就時刻都不能離開,并且要高度集中,觀察儀表盤,操控旋鈕,稍不留神就會導致測試過程的失敗,這會浪費測試人員很多的寶貴時間。所以,我們可以說,沒有實現完全自動化的測試儀器的測試結果也是很難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三、國內權威廠家牽手金立石儀表廠,實現測試過程全自動化:
作為“唯一能為粉體材料企業提出產品解決方案的企業”——北京XXX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研制比表面積及孔徑測試儀的專業制造商,很早就和金立石儀表合作,實現了測試儀器的全自動化,下面介紹金立石可編程控制器在常見的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上的運用:
技術參數:
測試方法:低溫真空氮吸附容量法,靜態容量法
原理方法:低溫氮吸附,靜態容量法
吸附氣體:高純氮氣,也可用氪、氦、二氧化碳等其他氣體
極限真空:4 - 6.7×10-2Pa (3- 5×10-4 Torr)
分壓范圍:4×10-5 – 0.995
控制精度:測試壓力點控制最小間隔可小于0.1 KPa (0.75 Torr<span styl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