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膠東半島薄霧輕繞,數十輛導彈兵器車蜿蜒前行,“霹靂尖兵”的營旗隨風舞動。
“敵”情出現!兵車群就地展開,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里就完成了作戰準備,引弓待發。這是濟南軍區
空軍導彈某營組建5年來的第11次出征。
從內陸到高原,從沿海到大漠,這個營先后圓滿完成體系對抗、實彈戰術演習、戰備駐訓等重大軍事任務10多項。
心裝強軍使命,犧牲奉獻不言悔
裝備我軍新型防空兵器,讓這個導彈營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矚目。
摸著嶄新的武器,時任營長孟慶克扯著嗓子對大家說:“黨和國家把這么貴重的東西交到我們手里,這是一種信任和考驗,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練出樣子來!”
考驗,剛剛開始。部隊組建第3天,他們就遠赴東北接裝。在橫跨一個冬季的5個月里,官兵吃住在帳篷里。
艱難困苦中,他們沒有忘記強軍使命,一邊接裝一邊訓練。裝備沒有到齊,急著上手操練的官兵就擺上小馬扎,替代裝備位置,模擬吊裝和訓練跑位。接裝歸來3個月就形成戰斗力,并擔負戰備值班任務。
組建5年來,這個營累計600多天輾轉各地參加演習演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四處征戰。
?。玻埃保澳甏汗潉傔^,這個營奉命遠程機動2000多公里,赴西北執行戰術演習任務。
西北的山路,路陡彎多,左崖右谷。積雪經過碾壓后路面結冰,30多公里的山路,部隊走了4個多小時。
夜里,最低氣溫零下26攝氏度,夜宿帳篷的官兵又突遇大風天氣,很多帳篷被吹翻。
惡劣的自然環境,讓很多官兵身感不適,隨隊帶去的200多瓶葡萄糖幾天就用光了。但全營沒有一人退卻,依然在凜冽的寒風中堅守著戰位。
演練當日,官兵們不負眾望,彈起靶落,取得首發命中戰績。
搶占制勝高點,銳意創新勇向前
一次演練中,
指揮控制裝備突發故障,面對密如繁星的主板元件,官兵們束手無策,不得不請空軍專家連夜救援。
盡管這次裝備故障沒有影響演練進程,但“臨陣落馬”的教訓讓這個營的官兵們深刻認識到,越是自動化程度高的兵器裝備,越需要高技術本領來駕馭,沒有學習和創新,新裝備難有新作為。
知責而后勇。部隊歸建第2天,一連戰勤班的9名官兵找到連長陳曉亮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當年不把指揮控制裝備的性能原理弄懂搞透,誰也不休假。
三連更不示弱,他們成立的科研小組在碩士連長鄭富軍的帶領下,開發出某型
雷達模擬訓練器和指揮所坐標轉換、雷達探測范圍圖自動生成等6個訓練
軟件,使新裝備作戰訓練效能顯著增強。
憑著這股子鉆勁兒,在2012年旅軍事訓練大比武中,這個營取得了兩個單項第一和綜合成績第一的優異戰績。
學習、鉆研、創新,讓這個導彈營嘗到甜頭。這幾年,官兵們還自編《排故手冊》《安全操作規則》等教材35本,對制導雷達操控鼠標、吊裝吊索等附屬裝備部件革新10多項,使新裝備戰斗力凸顯新的增長點。
同時,他們借助任務拉動,積極探索打贏絕招,創新總結戰法訓法10余套,促進了部隊常態化應急機動作戰能力和正規化建設水平提高。 組建以來,這個營連續3年被評為“六無”安全先進單位,連續兩年被評為先進營黨委和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錘煉霹靂雄風,敢打硬仗當尖兵
“但有一人在,叫敵不敢前!”這是營長姜政琳在戰前動員中使用率很高的一句話。這是導彈營的營訓,更是官兵戰斗風貌的真實寫照。
在空軍組織的
航空兵對地突防突擊演練中,某航空兵團低空突襲的3批12架戰機,全部被這個營鎖定“擊落”。
航空兵團團長不信,帶人上了兵器指控車,當看到他們團進襲的第4批戰機又被導彈一一咬住時,這才徹底服氣。此役結束后,這個營獲得了“霹靂尖兵”美譽。
“這是一支骨子里灌滿殺氣的部隊!”旅領導這樣評價他們。
2011年6月,空軍數十個導彈營進駐西北某試訓基地。體系對抗前的臨戰氛圍,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敵”機何時突防、如何攻擊、幾批幾架,一切未知。
勘測到一個好陣地,勝算就占了一半。營長姜政琳帶著參謀在沙漠中一轉就是一整天,常常只吃一頓飯。演練期間,僅勘測陣地,越野車就跑了6000多公里。
由于戰前功課做得扎實,設伏戰打得十分精彩。對抗中,“敵”機群正中“槍口”。盡管“狡詐”的對手采取低空隱藏突防、強電磁壓制等手段,但這個營及時發現、反應神速,一鼓作氣打下了5架“敵機”。
這次攻防對壘,這個營行程2400余公里,取得“擊落敵機”15架、有效射擊21次的優異戰績,被空軍評為“地面防空優勝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