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統籌規劃,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
但在其后的19處修改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段,政府工作報告將“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一句,改為“防止太陽能、風電設備制造能力的盲目擴張”。
加快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對于實現工業轉型升級、調整能源結構、推進節能減排均具有重要意義。而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太陽能產業發展的表述,以及表述的些微變化,都表明國家對新能源行業已經釋放出要平穩發展的信號,其目的,就是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更好地引導太陽能等新能源行業健康發展。
防止盲目擴張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在過去9年中,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提到要扶持包括太陽能產業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唯獨今年突然提出了限制,這讓很多人感到了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自2005年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核能、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等清潔能源發電設備制造業發展之后,我國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產業進入持續5年的爆發式增長期。
值得注意的是,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是產能過剩問題。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測算,2011年我國光伏組件總產能最低為30GW,甚至會達到40~50GW,但全球實際市場需求裝機量只有20多GW。目前,全球光伏組件庫存有10GW左右需要消化,其中8GW來自中國,過剩的部分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消化完。
“總理在報告中講制止盲目擴張,實則是要求有序地發展。即如何刺激科技創新,掌握核心技術,而不是一味刺激下游電站的發展,避免設備制造方面的盲目性。”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邵秉仁在政協新聞發布會上做了如此的表述。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經信委主任王海林也持同樣的觀點。在他看來,要制止行業低水平產能的擴張,不是要制止行業的發展;相反,還應該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而在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看來,相對于歐美主要國家,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總體上還顯得滯后。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與發展現狀,與我國世界第一的光伏組件生產大國不相匹配,與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更與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國內國際壓力不相匹配。
“因此,國內光伏裝機容量亟待進一步擴大。”劉漢元說。
“兩頭在外”格局待改變
“如果市場永遠在外,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問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國外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都會受到影響。”四川永祥董事長馮德志說。
一直以來,“兩頭在外”的格局是太陽能產業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國內光伏產業的特點在于原料依靠進口,產品以出口為主,也即形成了"兩頭在外"的格局。”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電力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孫丹萍說。
孫丹萍告訴記者,2008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組件制造國。近幾年,國內光伏組件產能也在持續增長,目前全球60%以上的光伏組件由中國制造。
孫丹萍分析,2010年下半年以來,歐美等國經濟增長低迷,對光伏產業等可再生能源補貼下滑,國內光伏組件企業的出口需求銳減,國內市場又遠未能消化高速擴張后的產能。供求失衡,導致光伏組件產業鏈產品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
“目前,國內光伏產業的上游已經呈現過度投資,預計接下來幾年會進入行業資源整合的階段。”孫丹萍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子控股公司總經理楊文良也認為,我國已經成為光伏產業的生產制造大國,但不是光伏產業發展強國,產業整體技術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國內市場亟待啟動。
楊文良建議,要以中長期規劃引導光伏產業發展,使我國的太陽能產業能夠在標準化、法制化、程序化上長期持續發展,并以普惠的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以應用市場帶動光伏產業發展。
在馮德志看來,站在國際競爭的高度上,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引導好、扶持好行業的發展,有具體的措施推動好終端市場的發展。只有解決終端市場的問題,不過多依賴國外市場,光伏發電才能成為最有效、最可靠的能源方式之一。
推廣光伏發電應用
在楊文良看來,光伏行業發展更適合以大規模建設屋頂電站為主,應以“屋頂光伏電站為主、地面光伏電站為輔;發電自用為主、發電并網為輔”作為中國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模式。
在今年兩會期間,孫丹萍提交了關于加快我國光伏發電應用的提案。她建議,中央和地方應盡快出臺相應政策,鼓勵企業進入光伏產業鏈的應用環節,大力支持光伏發電項目在我國的推廣應用,打造我國光伏應用大國地位。
孫丹萍告訴記者,目前,江蘇、河北、浙江、山東等省份在光伏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即硅片及組件生產方面,已形成規模優勢,總體單位造價已降至較合理區域。
“如果市場機制生效,光伏發電應用市場就應該進入全面發展階段。然而在目前國內統一光伏電價政策影響下,東部投資收益低于西部,而西部地區遠離用電市場,電網接入仍未形成標準,光伏電力未能全部上網。企業投資收益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孫丹萍說。
在孫丹萍看來,光伏產業上游具備的規模優勢未能順利促進下游應用環節的投資。這就是當前影響我國全面推廣光伏發電應用的癥結所在。
孫丹萍建議,因為國內各地區日照條件差別較大,而且市場對電價的承受能力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可參考風電產業的發展,制定按不同區域、不同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實行不同上網電價的政策。超出全國統一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的部分,由各地通過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用解決。
孫丹萍表示,在光伏發電項目審批管理方面,目前我國尚無專門的光伏項目管理辦法,各省市在項目審批方面差別較大。因此,建議相關主管部門進一步簡化項目核準或審批程序,促進項目的建設速度。
孫丹萍還建議,為保障項目并網運行,督促電網公司進一步規范和簡化并網程序,應盡快制定光伏發電電網接入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及時為項目單位提供并網服務,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及“用戶自用、余量上網”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