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湖邊,走來一群“空軍藍”。5月11日,北空某場站官兵聚集在唐山市南湖岸邊,開啟“看巨變、思源頭、勵斗志”參觀見學活動之旅。
“36年前,南湖是受災嚴重的塌陷區,遠處那座花團錦簇的‘鳳凰臺’,過去是臭味熏天的垃圾山。”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場站參謀長孟凡斌,向官兵們描述著南湖昔日的景象。
該場站政委韓兵告訴記者,場站曾在唐山大地震救援中做出突出貢獻,被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模范場站”榮譽稱號,他們結合“贊頌科學發展成就、忠實履行歷史使命”教育活動,引導官兵看滄桑巨變,思肩頭使命。
來到唐山抗震紀念館,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實物,展示著自然災害的殘酷無情、抗震救災的波瀾壯闊、災后重建的巨大成就,震撼著大家的心靈。
在一組解放軍抗震救災的老照片前,官兵們熱烈談論起來,照片上正是當年該場站官兵參加抗震救災的情景。“我們場站第一時間投入搶險救災,14天保障了3000多架次飛機的安全起降,讓上萬名重傷員得到及時轉運。”曾在唐山抗震救災中榮立二等功的場站原航調主任李升堂,講起當年的事兒,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
跟隨人流,官兵們來到一個大型城市模型前,頓覺眼前一亮,唐山新城的全貌盡收眼底。如今浴火重生的“鳳凰城”,已成為河北省的經濟龍頭之一。曾多次到此參觀的唐山籍戰士趙興華感慨地說:“來一次震撼一次,在這里,我讀懂了軍人的價值和肩頭的使命。”
走出紀念館,官兵們整齊列隊,來到“萬人紀念墻”前敬獻花籃,向地震遇難者默哀。隨后,官兵們莊嚴宣誓:“堅決聽黨指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嘹亮的聲音直入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