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型火炮擊發裝置上一個螺母松緊度有0.5毫米的誤差,火炮在關鍵時刻卡殼,導致比武敗北。5月中旬,濟南軍區某高炮團組織的一次對抗比武中,四連班長許建“摔了個跟頭撿了個明白”:裝備信息化程度越高,在訓練和保養中越要確立精準意識。
走上比武場,許建奪冠信心十足。此前,他曾帶領全班擔負該型火炮的試訓任務,大家對各操作環節早就爛熟于心。比武開始后,從占領陣地到搜索目標,他們處處領先,可就在許建按下擊發鍵射擊時,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只聽“咔咔”兩聲異響,火炮卡殼了。“敵機”呼嘯而過,許建所在班在對抗中被判失敗。
“新型火炮為啥關鍵時刻‘掉鏈子’?”圍著火炮轉悠的許建怎么也想不明白。請來技術人員一會診,問題浮出水面:原來,火炮擊發裝置上一個螺母松動,比平時凸出了0.5毫米,導致電傳裝置失靈,火炮無法擊發。許建驚呼:0.5毫米!傳動裝置咋這么靈敏?
“這個問題為何在日常保養和訓練中沒發現?”團領導的質問,不僅讓班里戰士面紅耳赤,也引起全團官兵的反思:以往在訓練和保障中缺乏精準意識,常常是憑感覺辦事,總覺得“差不多就行”。
該團黨委以此為鑒,引導官兵認識到,裝備信息化程度越高,在使用和保養中越要樹立精準意識。換裝更需換腦,一定要摒棄以往粗放型的訓練和保障方式。比武結束后,該團對新裝備訓練中的類似問題進行認真梳理,組織人員編寫《新裝備訓練手冊》《新裝備維護保養流程規范》,強化官兵的精準訓練和精確保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