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20日,總后組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7名院士和軍隊后勤系統6名專家,赴南海、東海邊防海島部隊調研,了解官兵需求,挖掘科研課題,破解保障難題。7名院士中年齡最大的已經76歲,最小的也已年過半百。一路上,他們不辭路途勞頓,不畏烈日酷暑,忍受暈船之苦,上高山、登海島、鉆洞庫,歷時8天,行程近5000公里,調研了駐守東海嵊山島、東福山島和南海永興島、石島的水警區、岸導營、觀通站、場站及基層連隊,認真聽取部隊情況匯報,深入交流后勤保障重難點問題,現場察看后勤裝備和生活保障設施,親身體驗官兵訓練執勤及生活環境。
此次調研,正值“啟德”臺風從我國南海登陸期間,風疾雨大,浪高涌險,氣候惡劣。為確保調研活動安全順利,達到預期目的,赴東福山島調研途中,海況惡劣,院士專家乘坐的交通艇無法靠泊,駐島部隊4名官兵搭乘漁船登艇,把座談會開在了艇上;永興島調研當天,為取得第一手資料,院士專家同戰士共進晚餐,把交流會開在了餐桌邊。通過聽取匯報,現場察看,親身體驗,院士們感慨良多,受益匪淺。
作為一個有著58年軍齡的老兵院士,我有幸參加了今年8月13日至20日的兩院院士“走邊防,解難題”調研活動,心情十分激動。懷著使命感和對海防一線部隊戰友的深厚情感,沿著從東海到南海的調研路線,先后看望了嵊山島、東福山島和永興島等駐島部隊戰友,帶去了總后首長、海軍首長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領導對海防部隊的親切關懷以及以科技推動國防事業發展,服務軍隊建設,服務官兵生活的囑托,受到部隊的熱烈歡迎。七天的調研活動深入海島和部隊一線,察看現場,并與官兵座談交流,了解了許多只有深入現場才能掌握的情況和問題,取得了豐碩成果。
山還是那座山,島還是那個島,海島景觀還是那么美麗,海島環境還是那么惡劣。守島部隊換了一茬又一茬,愛島愛國、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戰友們還是那么可敬可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軍隊各級領導關心下,在地方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國家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和科技創新推動發展,海島部隊后勤保障已有很大提高,海島部隊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海島高溫、高濕、高鹽霧、高日照、淡水缺乏、蔬菜供應困難、海上交通運輸困難等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但是,不同的海域,不同的島嶼,由于種種原因,海島后勤保障差異較大。我們在調研中,掌握了實際情況和部隊的需求,通過深入分析,認識到將現有成熟的科技成果經“海島化”改造,直接引進應用解決問題,或者促成新課題立項,開展攻關研究,繼而解決問題。
我們是帶著解難難題的責任和熱情來的,我們也將帶著解難題的責任和深情離去,我們不能使廣大海防部隊官兵戰友希望落空,我們必將科技創新驅動部隊建設,將解難題活動一抓到底。從海島部隊回來多了一份對戰友的牽掛,多了一份服務一線部隊的責任,院士與戰士為驅動部隊發展創新心心相連。